1.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2.悍马标志

3.MASTERCAM详细资料大全

4.怎样才算是一台好车,新途岳给了我答案

5.色差的色差仪

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汽车模型118-汽车模型英语

823. 110kv变电站电气二次部分设计

824. 基于AT89C51的电话远程控制系统

825. 数字电子秤的设计

826.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电子钟设计

827. 湿度传感器在农作物生长环境参数监测仪中的应用

828.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频率计的设计

829. 简易数控直流稳压源的设计

830. 基于凌阳单片机的语音实时采集系统设计

831. 简单语音识别算法研究

832. 基于数字温度计的多点温度检测系统

833. 家用可燃气体报警器的设计

834. 基于61单片机的语音识别系统设计

835. 红外遥控密码锁的设计

836. 简易无线对讲机电路设计

837.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的设计

838. 甲醛气体浓度检测与报警电路的设计

839. 基于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设计

840. 设施环境中二氧化碳检测电路设计

841. 基于单片机的音乐合成器设计

842. 设施环境中湿度检测电路设计

843. 基于单片机的家用智能总线式开关设计

844. 篮球赛计时记分器

845. 汽车倒车防撞报警器的设计

846. 设施环境中温度测量电路设计

847. 等脉冲频率调制的原理与应用

848. 基于单片机的电加热炉温

849. 病房呼叫系统

850. 单片机打铃系统设计

851. 智能散热器控制器的设计

852. 电子体温计的设计

853. 基于FPGA音频信号处理系统的设计

854. 基于MCS-51数字温度表的设计

855. 基于SPCE061A的语音控制小车设计

856. 基于VHDL的智能交通控制系统

857. 基于VHDL语言的数字密码锁控制电路的设计

858. 基于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系统的设计

859. 基于单片机的八路抢答器设计

860. 基于单片机的安全报警器

861. 基于SPCE061A的易燃易爆气体监测仪设计

862. 基于CPLD的LCD显示设计

863. 基于单片机的电话远程控制家用电器系统设计

864. 基于单片机的交通信号灯控制电路设计

865. 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设计

866. 基于单片机的可编程多功能电子定时器

867. 基于单片机的空调温度控制器设计

868. 数字人体心率检测仪的设计

869. 基于单片机的室内一氧化碳监测及报警系统的研究

870. 基于单片机的数控稳压电源的设计

871. 原油含水率检测电路设计

872. 基于AVR单片机幅度可调的DDS信号发生器

873. 四路数字抢答器设计

874.单色显示屏的设计

875.基于CPLD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876.基于DDS的频率特性测试仪设计

877.基于EDA的计算器的设计

878.基于EDA技术的数字电子钟设计

879.基于EDA技术的智力竞赛抢答器的设计

880.基于FPGA的18路智力竞赛电子抢答器设计

881.基于USB接口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882.基于单片机的简易智能小车的设计

883.基于单片机的脉象信号采集系统设计

884.一种斩控式交流电子调压器设计

885.通信用开关电源的设计

886.鸡舍灯光控制器

887.三相电机的保护控制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888.信号高精度测频方法设计

889.高精度电容电感测量系统设计

890.虚拟信号发生器设计和远程实现

891.脉冲调宽型伺服放大器的设计

892.超声波测距语音提示系统的研究

893.电表智能管理装置的设计

894.智能物业管理器的设计

895.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数字滤波及频率测试

896.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的室温控制系统设计----温度控制器软件设计

897.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构件表面缺陷特征提取

898.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的室温控制系统设计----温度控制器硬件设计

899.基于微控制器的电容器储能放电系统设计

890.基于单片机的语音提示测温系统的研究

891.基于单片机的数字钟设计

892.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的设计

893.基于单片机的交流调功器设计

894.基于SPI通信方式的多道信号采集器设计

895.基于LabVIEW的虚拟频谱分析仪的设计

896.功率因数校正器的设计

897.全自动电压表的设计

898.基于Labview的虚拟数字钟设计

899.温度箱模拟控制系统

900.水塔智能水位控制系统

901.基于单片机的全自动洗衣机

902.数字流量计

903.简易无线电遥控系统

904.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机的控制

905.基于AT89S51单片机的数字电子时钟

906.基于51单片机的LED点阵显示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907.超声波测距仪的设计

908.简易数字电压表的设计

909.虚拟信号发生器设计及远程实现

910.智能物业管理器的设计

911.信号高精度测频方法设计

912.三相电机的保护控制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913.温度监控系统设计

914.数字式温度计的设计

915.全自动节水灌溉系统--硬件部分

916.电子时钟的设计

917.基于单片机的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

918.基于GSM网络的无线LED广告牌系统的设计

919.基于单片机的数字函数发生器的设计

920.基于AT89S52的无线自动车库门

921.基于单片机的自动门控系统设计

922.基于单片机的遥控灯光系统

923.基于MultiSim 8的高频电路仿真技术

924.数字式脉搏计

925.实用信号源的设计

926.无线多路遥控发射与接收

927.TL494开关电源的设计

928.数字频率计设计

929.基于单片机的电梯控制系统

930.基于单片机的产品自动计数器

931.水温控制系统的设计

932.智能音乐闹钟设计

933.防盗门密码锁的设计

934.多功能时钟打点系统设计

935.多功能倒计时显示牌

936.程控滤波器的设计

937.多功能程控电源设计

938.电子秤的设计

939.电红外线感应自动门的设计

940.单片机控制的语音录放系统的设计

941.超声波测距仪

942.MP3的设计与实现

943.±5V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

944.用单片机进行温度的控制及LCD显示系统的设计

945.双音报警器

946.可编程动态广告牌控制系统设计

947.基于单片机的遥控灯光系统

·单片机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带仿真的

·压力容器液位检测装置

·电子密码锁设计

·多路智能报警器设计

·病房无线呼叫系统

·太阳能热水器中央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汽车安全气囊应用研究

·煤气报警器的设计

·基于AT89S51单片机的出租车计价器

·红外防盗报警器的设计

·红外声控报警系统的设计

·智能家居的发展

·超声波倒车雷达设计

·直流开关变送器的研究

·基于AT89S51单片机的数字电子钟设计

·电子时钟设计 课程设计

·基于凌阳16位单片机的智能录音电话

·基于单片机的照明控制系统

·电子日历钟

·电力监控系统

·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

·电压型三相交流变频调速系统设计

·多点温度采集系统与控制器设计

·多功能秒表系统设计

·多路开关直流稳压电源

·公交车自动报站系统的硬件设计原理

·红外线感应灯控制系统

·交通灯定时控制系统

·快速煤质监测仪的I/O单元设计

·锂电池智能充电控制器的设计

·六相异步电机缺相运行性能分析

·煤矿井下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

·数控可调稳压电源

·音乐控制系统的设计

·面向移动机器人的远程PDA控制器通信系统设计

·面向移动机器人的远程PDA控制器主控电路设计

·开关电源的设计研究

·220KV变电站电气部分设计

·直流电机PWM控制系统

·医用数显测温仪设计

·电力负荷预测技术

·串联电容补偿装置的设计研究

·充电电池容量测试电路设计

·间冷式电冰箱电气控制实验模拟台

·基于51单片机数控直流电源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实现红外测温仪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万用表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直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研究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毕业设计论文

·红外感应水龙头

·路灯的节能控制

·多功能智能信号发生器

·锅炉液位控制系统

·电气传动控制系统

·电动自行车调速系统的设计

·脉冲电镀电源的设计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水塔水位自动控制装置

·印染丝光过程的浓烧碱的在线控制

·基于单片机的自动化点焊控制系统

·100kW微机控制单晶硅加热电源设计

·防火卷帘门智能控制装置设计

·基于单片机温湿度控制系统

·出租车计费系统设计

·基于PID控制算法的恒温控制系统

·基于CAN总线的教学模拟汽车模型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测量系统设计

·智能化住宅中的防盗防火报警系统设计

·火灾自动监控报警系统设计

·旅客列车自动报站多媒体系统

·锂电池智能充电器设计

·医疗呼叫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饮水机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脉宽调制技术的D类音频放大器

·双技术玻璃破碎探测器

其中这些有开题报告

1. 用单片机进行温度的控制及LCD显示系统的设计

2. 基于MultiSim 8的高频电路仿真技术

3. 简易数字电压表的设计

4. 虚拟信号发生器设计及远程实现

5. 智能物业管理器的设计

6. 信号高精度测频方法设计

7. 三相电机的保护控制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8. 温度监控系统设计

9. 数字式温度计的设计

10. 全自动节水灌溉系统--硬件部分

11. 电子时钟的设计

12. 全自动电压表的设计

13. 脉冲调宽型伺服放大器的设计

14.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数字滤波及频率测试

15. 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的室温控制系统设计——温度控制器硬件设计

16. 温度箱模拟控制系统

17. 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的室温控制系统设计——温度控制器软件设计

18. 基于微控制器的电容器储能放电系统设计

19. 基于机器视觉的构件表面缺陷特征提取

20. 基于单片机的语音提示测温系统的研究

21. 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机的控制

22. 单片机的数字钟设计

23.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的设计

24. 基于单片机的交流调功器设计

25. 基于SPI通信方式的多通道信号采集器设计

26. 基于LabVIEW虚拟频谱分析仪的设计

27. 功率因数校正器的设计

28. 高精度电容电感测量系统设计

29. 电表智能管理装置的设计

30. 基于Labview的虚拟数字钟设计

31. 超声波测距语音提示系统的研究

32. 斩控式交流电子调压器设计

33. 基于单片机的脉象信号采集系统设计

34. 基于单片机的简易智能小车设计

35. 基于FPGA的18路智力竞赛电子抢答器设计

36. 基于EDA技术的智力竞赛抢答器的设计

37. 基于EDA技术的数字电子钟设计

38. 基于EDA的计算器的设计

39. 基于DDS的频率特性测试仪设计

40. 基于CPLD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41. 单色显示屏的设计

42. 扩音电话机的设计

43. 基于单片机的低频信号发生器设计

44. 35KV变电所及配电线路的设计

45. 10kV变电所及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

46. 6Kv变电所及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

47. 多功能充电器的硬件开发

48. 镍镉电池智能充电器的设计

49. 基于MCS-51单片机的变色灯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50. 智能住宅的功能设计与实现原理研究

51. 用IC卡实现门禁管理系统

5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研究

53. 单片机步进电机转速控制器的设计

54. 无刷直流电机数字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55. 液位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56. 智能红外遥控暖风机设计

57. 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

58. 蔬菜公司恒温库微机监控系统

59. 数字触发提升机控制系统

60. 仓储用多点温湿度测量系统

61. 矿井提升机装置的设计

62. 中频电源的设计

63. 数字PWM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

64. 基于ARM的嵌入式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65. 锅炉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66. 动力电池充电系统设计

67. 多电量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8. PWM及单片机在按摩机中的应用

69. IC卡预付费煤气表的设计

70.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音乐门铃的设计

71. 新型出租车计价器控制电路的设计

72. 单片机太阳能热水器测控仪的设计

73. LED点阵显示屏-软件设计

74. 双容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75. 三电平Buck直流变换器主电路的研究

76. 基于PROTEUS软件的实验板仿真

77. 基于16位单片机的串口数据采集

78. 电机学课程CAI课件开发

79. 单片机教学实验板——软件设计

80. 63A三极交流接触器设计

81. 总线式智能PID控制仪

82. 自动售报机的设计

83. 断路器的设计

84. 基于MATLAB的水轮发电机调速系统仿真

85. 数控缠绕机树脂含量自控系统的设计

86. 软胶囊的单片机温度控制(硬件设计)

87. 空调温度控制单元的设计

88.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对谐波鉴幅

89. 基于单片机的鱼用投饵机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90.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

91. 基于单片机的玻璃管加热控制系统设计

92.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号音自动播放器设计

93. 基于单片机的普通铣床数控化设计

94.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电源切换控制器的设计

95. 基于51单片机的液晶显示器设计

96. 超声波测距仪的设计及其在倒车技术上的应用

97. 智能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98. 公交车报站系统的设计

99. 基于RS485总线的远程双向数据通信系统的设计

100. 宾馆客房环境检测系统

101. 智能充电器的设计与制作

102. 基于单片机的户式中央空调器温度测控系统设计

103. 基于单片机的乳粉包装称重控制系统设计

104. 基于单片机的定量物料自动配比系统

105. 基于单片机的液位检测

106. 基于单片机的水位控制系统设计

107. 基于VDMOS调速实验系统主电路模板的设计与开发

108. 基于IGBT-IPM的调速实验系统驱动模板的设计与开发

109. HEF4752为核心的交流调速系统控制电路模板的设计与开发

110. 基于87C196MC交流调速实验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111. 87C196MC单片机最小系统单板电路模板的设计与开发

112. 电子密码锁控制电路设计

113.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式温度计设计

114. 列车测速报警系统

115. 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

116. 语音控制小汽车控制系统设计

117. 智能型客车超载检测系统的设计

118. 直流机组电动机设计

119. 单片机控制交通灯设计

120. 中型电弧炉单片机控制系统设计

121. 中频淬火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122. 新型洗浴器设计

123. 新型电磁开水炉设计

124. 基于电流型逆变器的中频冶炼电气设计

125. 6KW电磁采暖炉电气设计

126. 基于CD4017电平显示器

127. 多路智力抢答器设计

128. 智能型充电器的电源和显示的设计

129.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测量系统的设计

130. 龙门刨床的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

131. 音频信号分析仪

132. 基于单片机的机械通风控制器设计

133. 论电气设计中低压交流接触器的使用

134. 论人工智能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135. 浅论配电系统的保护与选择

136. 浅论扬州帝一电器的供电系统

137. 浅谈光纤光缆和通信电缆

138. 浅谈数据通信及其应用前景

139. 浅谈塑料光纤传光原理

140. 浅析数字信号的载波传输

141. 浅析通信原理中的增量控制

142. 太阳能热水器水温水位测控仪分析

143. 电气设备的漏电保护及接地

144. 论“人工智能”中的知识获取技术

145. 论PLC应用及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46. 论传感器使用中的抗干扰技术

147. 论电测技术中的抗干扰问题

148. 论高频电路的频谱线性搬移

149. 论高频反馈控制电路

150. 论工厂导线和电缆截面的选择

151. 论工厂供电系统的运行及管理

152. 论供电系统的防雷、接地保护及电气安全

153. 论交流变频调速系统

154. 论人工智能中的知识表示技术

155. 论双闭环无静差调速系统

156. 论特殊应用类型的传感器

157. 论无损探伤的特点

158. 论在线检测

159. 论专家系统

160. 论自动测试系统设计的几个问题

161. 浅析时分复用的基本原理

162. 试论配电系统设计方案的比较

163. 试论特殊条件下交流接触器的选用

164. 自动选台立体声调频收音机

165. 基于立体声调频收音机的研究

166. 基于环绕立体声转接器的设计

167. 基于红外线报警系统的研究

168. 多种变化彩灯

169. 单片机音乐演奏控制器设计

170. 单目视觉车道偏离报警系统

171. 基于单片机的波形发生器设计

172. 智能毫伏表的设计

173. 微机型高压电网继电保护系统的设计

174. 基于单片机mega16L的煤气报警器的设计

175. 串行显示的步进电机单片机控制系统

176. 编码发射与接收报警系统设计:看护机

177. 编码发射接收报警设计:爱情鸟

178. 红外快速检测人体温度装置的设计与研制

179. 用单片机控制的多功能门铃

180. 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原则

181. 电气设备的选择与校验

182. 浅论10KV供电系统的继电保护的设计方案

183. 智能编码电控锁设计

184. 自行车里程,速度计的设计

185. 等精度频率计的设计

186.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原油含水分析仪的硬件与人机界面设计

187. 数字电子钟的设计与制作

188. 温度报警器的电路设计与制作

189. 数字电子钟的电路设计

190. 鸡舍电子智能补光器的设计

191. 电子密码锁的电路设计与制作

192. 单片机控制电梯系统的设计

193. 常用电器维修方法综述

194. 控制式智能计热表的设计

195. 无线射频识别系统发射接收硬件电路的设计

196. 基于单片机PIC16F877的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

197. 基于ADE7758的电能监测系统的设计

198. 基于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

199. 基于单片机的鸡雏恒温孵化器的设计

200. 自动存包柜的设计

201. 空调器微电脑控制系统

202. 全自动洗衣机控制器

203. 小功率不间断电源(UPS)中变换器的原理与设计

204. 智能温度巡检仪的研制

205. 保险箱遥控密码锁

206. 基于蓝牙技术的心电动态监护系统的研究

207. 低成本智能住宅监控系统的设计

208. 大型发电厂的继电保护配置

209. 直流操作电源监控系统的研究

210. 悬挂运动控制系统

211. 气体泄漏超声检测系统的设计

212. FC-TCR型无功补偿装置控制器的设计

213. 150MHz频段窄带调频无线接收机

214. 数字显示式电子体温计

215. 基于单片机的病床呼叫控制系统

216. 基于单片微型计算机的多路室内火灾报警器

217. 基于单片微型计算机的语音播出的作息时间控制器

218. 交通信号灯控制电路的设计

219. 单片机控制的全自动洗衣机毕业设计论文

220. 单片机脉搏测量仪

221. 红外报警器设计与实现

悍马标志

悍马的标志是悍马大写字母,是美国通用公司旗下的品牌。生产的汽车型号包括越野车和军车。1980年,该公司获得美国军方军用车辆订单,推出新款汽车模型。悍马车型目前已经停产,不再销售。曾经销售的车型包括悍马H3和h2。悍马H3是一款中大型SUV,整车厂商指导价为75.8万-85万元,分别匹配3.5升、3.7升和5.3升自然吸气发动机。悍马h2是一款大型SUV,厂商指导价为118万-128万元,采用6.0升和6.2升自然吸气发动机。目前想购买悍马车型,只能通过二手车市场。购买时需要注意车辆的使用情况和车次,避免购买水淹车和事故车。没有新版本和型号上市,仅能选择现有二手车型。

MASTERCAM详细资料大全

Mastercam是美国CNC Sofare Inc.公司开发的基于PC平台的CAD/CAM软体。它集二维绘图、三维实体造型、曲面设计、体素拼合、数控编程、刀具路径模拟及真实感模拟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它具有方便直观的几何造型。 Mastercam提供了设计零件外形所需的理想环境,其强大稳定的造型功能可设计出复杂的曲线、曲面零件。 Mastercam9.0以上版本还有支持中文环境,而且价位适中,对广大的中小企业来说是理想的选择,是经济有效的全方位的软体系统,是工业界及学校广泛采用的CAD/CAM系统。

Mastercam不但具有强大稳定的造型功能,可设计出复杂的曲线、曲面零件,而且具有强大的曲面粗加工及灵活的曲面精加工功能。其可靠刀具路径效验功能使Mastercam可模拟零件加工的整个过程,模拟中不但能显示刀具和夹具,还能检查出刀具和夹具与被加工零件的干涉、碰撞情况,真实反映加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不愧为一优秀的CAD/CAM软体。同时Mastercam对系统运行环境要求较低,使用户无论是在造型设计、CNC铣床、CNC车床或CNC线切割等加工操作中,都能获得最佳效果Mastercam软体已被广泛的套用于通用机械、航空、船舶、军工等行业的设计与NC加工,从80年代末起,我国就引进了这一款著名的CAD/CAM软体,为我国的制造业迅速崛起作出了巨大贡献。

基本介绍 外文名 :MASTERCAM 开发 :美国CNC Sofare Inc.公司 类别 :CAD/CAM软体 属性 :收费 发展历史,功能特色,其他版本,操作特点,曲面建模,曲面种类,造型方式,处理方法,竞争发展,业内竞争态势,国内发展前景, 发展历史 1984年美国CNC Sofare Inc.公司推出第一代Mastercam产品,这一软体就以其强大的加工功能闻名于世。多年来该软体在功能上不断更新与完善,已被工业界及学校广泛采用。 2008年,CIMdata公司对CAM 软体行业的分析排名表明:Mastercam销量再次排名世界第一,是CAD/CAM软体行业持续11年销量第一软体巨头。 Mastercam后续发行的版本对三轴和多轴功能做了大幅度的提升,包括三轴曲面加工和多轴刀具路径。 2013年5月,推出Mastercam X7版本。 2015年5月,推出Mastercam X9版本。 功能特色 Mastercam具有强劲的曲面粗加工及灵活的曲面精加工功能。 Mastercam提供了多种先进的粗加工技术,以提高零件加工的效率和质量。Mastercam还具有丰富的曲面精加工功能,可以从中选择最好的方法,加工最复杂的零件。Mastercam的多轴加工功能,为零件的加工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 可靠的刀具路径校验功能 Mastercam可模拟零件加工的整个过程,模拟中不但能显示刀具和夹具,还能检查刀具和夹具与被加工零件的干涉、碰撞情况。 Mastercam提供400种以上的后置处理档案以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数控系统,比如常用的FANUC系统,根据工具机的实际结构,编制专门的后置处理档案,编译NCI档案经后置处理后便可生成加工程式。 其他版本 Mastercam X2版本 Mastercam X2是与微软公司的Windows 技术紧密结合,用户界面更为友好,设计更加高效的版本。借助于Mastercam软体,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从产品2D/3D外形设计、CNC编程到自动生成NC代码的整个工作流程,因此被广泛套用于模具制造、模型手板、机械加工、电子、汽车和航空等行业。Mastercam基于PC平台,易学易用,具有较高性价比,是广大中小企业的理想选择,也是CNC编程初学者在入门时的首选软体。 Mastercam X2版本 Mastercam包括CAD和CAM两个部分,Master cam的CAD部分可以构建2D平面图形、构建曲线、3D曲面和3D实体。CAM包括5大模组:Mill、Lathe、Art、Wire和Router。 Mastercam X2具有全新的Windows操作界面,在刀路和传输方面更趋完善和强大,其功能特点如下: (1)操作方面,采用了目前流行的“视窗式操作”和“以对象为中心”的操作方式,使操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2)设计方面,单体模式可以选择“曲面边界”选项,可动态选取串连起始点,增加了工作坐标系统WCS,而在实体管理器中,可以将曲面转化成开放的薄片或封闭实体等; (3)加工方面,在刀具路径重新计算中,除了更改刀具直径和刀角半径需要重新计算外,其他参数并不需要更改。在打开档案时可选择是否载入NCI资料,可以大大缩短读取大档案的时间; (4)Mastercam系统设有刀具库及材料库,能根据被加工工件材料及刀具规格尺寸自动确定进给率、转速等加工参数; (5)Mastercam是一套以图形驱动的软体,套用广泛,操作方便,而且它能同时提供适合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各种数控系统的后置处理程式档案。以便将刀具路径档案(NCI)转换成相应的CNC控制器上所使用的数控加工程式(NC代码)。 CAD模组 2.1 绘制点──Point 17 2.1.1 绘制位置点──Create Point Position 17 2.1.2 动态绘制点──Create Point Dynamic 18 2.1.3 绘制参数式曲线节点──Create Point Node Points 18 2.1.4 绘制等分点──Create Point Segment 19 2.1.5 绘制几何图形端点──Create Point Endpoints 20 2.1.6 绘制小于指定半径值的圆心点──Create Point Small Arcs 20 2.2 绘制线──Line 20 2.2.1 两点绘线──Create Line Endpoint 21 2.2.2 绘制最近线──Create Line Closest 24 2.2.3 绘制分角线──Create Line Bisect 24 2.2.4 绘制法线──Create Line Perpendicular 25 2.2.5 绘制平行线──Create Line Parallel 26 2.3 绘制圆弧──Arc 27 2.3.1 边界点绘制圆──Create Circle Edge Point 27 2.3.2 中心点绘制圆──Create Circle Center Point 28 2.3.3 绘制中心点极坐标圆弧──Create Arc Polar 29 2.3.4 绘制端点极坐标圆弧──Create Arc Polar Endpoints 30 2.3.5 两点绘制圆弧──Create Arc Endpoints 30 2.3.6 三点绘制圆弧──Create Arc 3 Points 31 2.3.7 绘制切圆弧──Create Arc Tangent 31 2.4 绘制标准矩形──Create Rectangle 38 2.5 绘制变形矩形──Create Rectangular Shapes 40 2.6 绘制多边形──Create Polygon 44 2.7 绘制椭圆──Create Ellipse 46 2.8 绘制旋绕线──Create Spiral 49 2.9 绘制螺旋线──Create Helix 51 2.10 绘制曲线──Spline 52 2.10.1 手动绘制曲线──Create Manual Spline 53 2.10.2 自动绘制曲线──Create Automatic Spline 53 2.10.3 转换Spline曲线──Create Curves Spline 54 2.10.4 熔接曲线──Create Blended Spline 55 2.11 绘制圆角──Fillet 55 2.11.1 绘制单个圆角──Fillet Entities 56 2.11.2 绘制串连圆角──Fillet Chains 56 2.12 绘制倒角──Chamfer 56 2.12.1 绘制单个倒角──Chamfer Entities 57 2.12.2 绘制串连倒角──Chamfer Chains 57 2.13 绘制文字──Create Letters 58 2.14 绘制边界框──Create Bounding Box 64 3.1 目标选择──Select 69 3.2 修剪/打断/延伸几何图形──Trim/Break 73 3.2.1 修剪/打断/延伸几何图形──Trim/Break 74 3.2.2 多物体修剪──Trim Many 77 3.2.3 相交处打断几何图形──Break at Intersection 78 3.2.4 将几何图形打成多段──Break Many Pieces 78 3.2.5 将图形标注打断成线──Break Drafting into Lines 79 3.2.6 将圆打成多段──Break Circles 79 3.2.7 圆弧修剪成圆──Close arc 80 3.3 连线几何图形──Join entities 80 3.4 修改曲线控制点──Modify NURBS 81 3.5 转换NURBS曲线──Convert NURBS 82 3.6 曲线变弧──Simplify 82 3.7 设定曲面法向方向──Set Normal 83 3.8 修改曲面法向方向──Change Normal 84 3.9 删除几何图形──Delete 85 4.1 移动几何图形──Xform Translate 100 4.2 3D空间移动几何图形──Xform Translate 3D 102 4.3 镜像几何图形──Xform Mirror 105 4.4 旋转几何图形──Xform Rotate 110 4.5 缩放几何图形──Xform Scale 113 4.6 偏移几何图形──Xform Offset 115 4.7 串连偏移几何图形──Xform Offset Contour 118 4.8 投影几何图形──Xform Project 122 4.9 阵列几何图形──Xform Rectangular Array 123 4.10 卷成圆筒──Xform Roll 125 4.11 动态移动几何图形──Xform Drag 129 4.12 转换STL图形档案──Xform STL 129 4.13 图形排样──Xform Geometry Nesting 129 5.1 尺寸标注基础 144 5.1.1 尺寸标注的三要素 144 5.1.2 尺寸标注的基本原则 144 5.2 尺寸标注样式设定──Drafting Options 146 5.2.1 尺寸属性设定 146 5.2.2 尺寸文本设定 148 5.2.3 注解文本设定 152 5.2.4 尺寸线、尺寸界线和尺寸箭头设定 153 5.2.5 其他设定 155 5.3 尺寸标注──Dimension 158 5.3.1 水平标注──Horizontal Dimension 158 5.3.2 垂直标注──Vertical Dimension 159 5.3.3 平行标注──Parallel Dimension 159 5.3.4 基线标注──Baseline Dimension 160 5.3.5 连续标注──Chained Dimension 161 5.3.6 角度标注──Angular Dimension 161 5.3.7 圆标注──Circular Dimension 162 5.3.8 法线标注──Perpendicular Dimension 162 5.3.9 相切标注──Tangent Dimension 163 5.3.10 坐标标注──Ordinate 163 5.3.11 点标注──Point Dimension 168 5.3.12 尺寸公差标注 168 5.4 尺寸编辑──Dimension Multi Edit 171 5.5 绘制尺寸界线及引线──Create Witness Line、Leader 171 5.6 创建注解──Create Note 172 5.7 图案填充──Create X-Hatch 175 5.8 快速标注──Smart Dimension 177 5.9 更新标注──Regen 178 6.1 修改几何图形属性 196 6.2 图层管理 199 6.2.1 图层简介 200 6.2.2 建立和控制图层 200 7.1 构图面、Z深度及视图 205 7.1.1 构图面设定 206 7.1.2 Z深度设定 209 7.1.3 视图设定 210 7.2 线架构 211 7.2.1 线架构与曲面模型 211 7.2.2 线架构实例设计 211 7.3 直纹/举升曲面──Create Ruled/Lofted Surfaces 236 7.4 旋转曲面──Create Revolved Surfaces 239 7.5 扫描曲面──Create Swept Surfaces 241 7.6 格线曲面──Create Net Surface 243 7.7 放式曲面──Create Fence Surface 247 7.8 牵引曲面 ........ CAM模组 8.3 曲面粗加工 8.3.1 粗加工平行铣削加工 8.3.2 粗加工放射状加工 8.3.3 粗加工投影加工 8.3.4 粗加工流线加工 8.3.5 粗加工等高外形加工 8.3.6 粗加工残料加工 8.3.7 粗加工挖槽加工 8.3.8 粗加工钻削式加工 8.4 曲面精加工 8.4.1 精加工平行铣削 8.4.2 精加工平行陡斜面 8.4.3 精加工放射状 8.4.4 精加工投影加工 8.4.5 精加工流线加工 8.4.6 精加工等高外形 8.4.7 精加工浅平面加工 8.4.8 精加工交线清角加工 8.4.9 精加工残料加工 8.4.10 精加工环绕等距加工 8.4.11 精加工混合加工  8.5 线架构加工 8.5.1 直纹曲面加工 8.5.2 旋转曲面加工 8.5.3 2D扫描加工 8.5.4 3D扫描加工 8.5.5 昆式曲面 8.5.6 举升加工 8.6 刀具路径的修剪与转换 8.6.1 刀具路径的修剪 8.6.2 刀具路径的转换 操作特点 使用Mastercam 实现DNC加工, DNC(直接数控)是指用一台计算机直接控制多台数控工具机,其技术是实现CAD/CAM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本工件较大,处理的数据多,所生成的程式长,数控工具机的磁泡存储器已不能满足程式量的要求,这样就必须采用DNC加工方式,利用RS-232串列接口,将计算机和数控工具机连线起来。利用Mastercam的Communic功能进行通讯,而不必考虑工具机的记忆体不足问题,经大量的实践,用Mastercam软体编制复杂零件的加工程式极为方便,而且能对加工过程进行实时仿真,真实反映加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曲面建模 曲面种类 使用曲面造型可以很好地表达和描述物体的形状,曲面造型已广泛地运用与汽车、轮船、飞机机身和各种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中。 曲面分三大类: 几何图形曲面:牵引曲面、旋转曲面 自由型式曲面:昆氏曲面、直纹曲面、举升曲面、扫描曲面 编辑过的曲面:补正曲面、修整延伸曲面、曲面倒圆角、曲面熔接 造型方式 1、举升曲面(loft)和直纹曲面(ruled) 这两种曲面构建工程都是由截断面外形的顺接来产生一个曲面(surface)。举升是用抛物线来顺接,直纹则是用直线段来顺接曲面的。 2、旋转曲面(revolved) 旋转曲面是由某一轮廓线绕某一轴线旋转而形成的曲面。 其线架结构仅由一段轮廓线和一旋转轴线组成。 曲面构建时,先要选定轮廓线,再选定旋转轴,然后还需指定旋转曲面形成的起始角度和终止角度。 3、扫描曲面(swept) 扫描曲面是将物体的断面外形沿着一个或两个轨迹曲线移动,或是把两个断面外形沿着一个轨迹曲线移动而得到的曲面。 4、昆氏曲面(coons) 是用定义一个个较小的缀面(patches)来产生的。 曲面构建时要先定义沿着主切削方向(纵向Along)各缀面系列边廓,再定义沿着横断面间歇进刀方向(Across)各缀面边廓,由此来确定缀面方向和缀面数量。 处理方法 5轴后处理 Mastercam9的5轴后处理包括2个档案,*.pst,*.p *** ; 查找*.pst #Feed control settings进给率设定 convert_rpd : 0 #Convert rapid to rapid feed use_fr : 3 #Output feedrate #0 - programmed feedrate使用程式中的进给 #1 - inverse feedrate全用时间倒数进给 #2 - inverse feedrate on 5 axis continuous有旋转轴运动后全时间倒数进给 #3 - inverse feedrate on motion with rotary只在5旋转轴中用时间倒数进给 #Machine rotary routine settings工具机类型 mtype : 0 #Machine type (Define base and rotation plane below) #0 = Table/Table全工作台动 #1 = Tilt Head/Table主轴/工作台 #2 = Head/Head主轴/主轴 #3 = Nutator Table/Table #4 = Nutator Tilt Head/Table #5 = Nutator Head/Head后三项为复合摆动,两旋转轴不垂直,还有一参数 nut_ang_pri : -45 rotaxis1 = -vecx #Zero rotdir1 = -vecy #Direction 这两项设定第5的方向和零点,要根据工具机 rotaxis2 = vecz #Zero rotdir2 = -vecy #Direction 这两项设定第4的方向和零点,要根据工具机 use_tlength : 0 #Use tool length, read from tool overall length #0=Use 'toollength' var, 1=Mastercam OAL, 2=Prompt 针对主轴/工作台工具机,主轴/主轴;如果工具机不支持RTCP,选2,后处理时会要你输入刀的摆长; #Set the absolute angles for axis travel on secondary sec_limlo : -110 sec_limhi : 110 #Set intermediate angle, in limits, for post to reposition machine sec_intlo : -110 sec_inthi : 110 这两项为次摆动的最大最小值,一般要根据工具机自行设定 其它还有一些小地方要设,根据实际情况; 目前主要缺点是很多低端5轴机不支持时间倒数进给,这个后处理不知怎样修改才能生成动态进给率,希望有人能解决。 竞争发展 业内竞争态势 Mastercam强项在数控加工,简单易用,产生的NC程式简单高效。主要竞争对手有UG NX,Edgecam,WorkNC,Cimtron, Delcam(Powermill),PTC(Pro/NC),Space-e,CAMWORKS,HyperMILL等,与这些软体相比,在2D加工方面有压倒性优势;曲面方面,在简单规则类方面占优势;多轴曲面方面,在X3中引入了第三方的5轴多曲面加工,使其在通用数控加工中依然处于领先地位。 国内发展前景 Mastercam对硬体的要求不高,在一般配置的计算机上就可以运行,且操作灵活,界面友好,易学易用,适用于大多数用户,能迅速地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另外,Mastercam相对其他同类软体具有非常高的性价比。随着我国加工制造业的崛起,Mastercam在中国的销量,在全球的CAM市场份额雄居榜首,因此对机械设计与加工人员来说,学习Mastercam是十分必要的。

怎样才算是一台好车,新途岳给了我答案

最近这些年“人工智能”无疑是最火热的词了,只要和“AI”、“智能”沾边都被说的天花乱坠。我热爱的汽车领域也是如此。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开始将汽车比作电子产品。对于汽车的评判标准也成了,屏幕的大小、数量,以及屏幕后面那个会说话的小人儿。

当然,我并不是胶柱鼓瑟的老顽固,智能自然是好事,我期盼着汽车能够自己去行驶,如果还能帮我洗衣做饭那就更棒了。只是,把汽车这样如此复杂的工业产品比作电子消费品,实在过于肤浅了。

“交通工具”才是一台车最基础的属性,所以一款能让人随心所欲、舒适、快乐出行的车才是好车。

前些天拿了一台途岳的试驾车,相处的这些日子,它似乎一直在提醒我:好开、实用才是家用车的本质。

上汽大众途岳参数

≡ 发动机:1.5T L4涡轮增压

≡ 变速箱:7挡双离合

≡ 最大功率:118kW

≡ 最大扭矩:250Nm

≡ 官方百公里加速:9.7s

≡ 极速:200km/h

≡ 驱动方式:前置前驱

对我而言,途岳是一款很熟悉的车了,最早在2018年就接触过它。当时的印象,它是一款很全面的家用车,无论对驾驶者还是乘客,照顾的都非常周到。而眼下这台车,是途岳中期改款后的车型。其全面的特质也被继承了下来,并且在驾驶层面还给了我额外的惊喜。

这份惊喜源于那台代号为1.5T EVO II的引擎。虽然从账面数据看,1.5T EVO II相比原先的EA211,只不过排量增加了0.1、峰值功率增加了8kW、尾标从“280”换成了“300”。但刨开引擎内部,1.5T EVO II做了很多升级。

最重大的改变来自燃烧模型,从之前的奥拓循环变成了米勒循环。关于奥拓循环和米勒循环的区别就不展开了,因为我并不想来讲一节物理课。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米勒循环在配气机构上做了一些小动作:在压缩行程时,进气门早关闭一会,这样就能达到膨胀比大于压缩比的效果,从而提升燃烧效率。

不过,米勒循环也有个弊病,会有低扭不足的问题。但大众的工程师早就想到了解决方案,一方面有涡轮来辅助,另一方面就是1.5T EVO II引擎第二项的重要升级——VTG技术。

当引擎工程师想要打造一台涡轮增压引擎时,总要面临“鱼和熊掌”这样两难的抉择。选择“鱼”,意味着有一颗大涡轮,于是性能会有大幅度提升,但代价是涡轮介入晚、涡轮迟滞、低转乏力;而选择“熊掌”,用一颗小涡轮确实能缓解以上的问题,但性能自然也会受到限制,尤其是功率衰减会比想象中来的更早。

而VTG技术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为了解决“鱼和熊掌”的问题。这项技术全称为“可变截面涡轮增压技术”,通过改变导流叶片,实现同时兼顾低转扭矩和高转爆发,并且还能减轻涡轮迟滞的问题。

最早使用这项技术的民用汽油车是保时捷911(997 GT2 RS),这项技术保时捷也沿用至今,911、718上都有采用。并且也将技术分享给了奥迪和大众,毕竟都是自家人嘛。

当然,如果觉得以上内容过于乏味,也可以完全忽略,我们来聊聊实际体验。动力单元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线性和顺畅。它有点像大排量的自然吸气引擎,没有涡轮介入感、高转也没有动力衰减。动力是源源不断的,从1000rpm一直持续到红线,这是我很喜欢的状态,踩下多少油门便会给我多少动力。

另外,传动系统同样表现出色。7速双离合变速箱,在任何状态下都可以将动力平稳的传递到车轮上,并且还能保证较快的响应速度。兼顾平顺和响应速度,对于双离合变速箱来说是难得的。

2004年,大众将涡轮引擎和双离合变速一起塞进了第五代GTI的肚子里,之后便有了“TSI+DSG”的黄金组合。虽然中间也有过波折,但将近20年过去了,到现在大众对于双离合变速箱的调校早已炉火纯青了。

最后一点,油耗表现确实很棒。上汽大众官方对于途岳的宣传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燃油经济性。实际体验也果真如此。我这些天开着它,堵过车、上过高速,也跑过山;并且我真没有温柔的对待油门。如此情况,它的表显油耗也就6升/百公里。我也大概算了一下,一箱油可以轻松的把我带到800公里以外的地方,这感觉实在太美妙了。

所以,途岳这套全新的动力单元,我觉得可以用“均衡”二字来总结。它在性能、平顺性和效率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虽然,这个时代对于纯燃油引擎非常不友好,但1.5T EVO II依然是一款值得拍手叫好的精彩作品。

接着再聊聊底盘。上汽大众对于底盘的调校取向,深受我的喜爱。这份喜爱最早应该始于朗逸这款车,别看它是一台纯正的买菜车,但是对于操控的追求没有丝毫的妥协。虽然不能和性能车相比,但那种人、车之间的沟通感是很棒的,在山路上行驶,甚至让人感动。这对于一款家用车来说,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呢。

到了途岳这里,它依旧保持着那份精神。之前也提到,我用它跑过山路。别看它是台SUV,但身形却非常灵活。我能清楚的知道,它的极限在哪里,并且到达极限时还能给予驾驶者很宽广的空间。所以,我可以完全信任它,只要我不胡来,它也不会做什么出格的事情。这便是所谓的驾驶信心。

另外,也能感觉到。它的动力选择、转向手感、底盘调校,甚至选用的轮胎,都是经过工程师深思熟虑的。它们是一个整体,搭配在一起自然也非常协调。

而现在,一些新品牌的新产品,尤其是纯电动车,它们往往拥有恐怖的动力,但底盘总是在拖后腿。我常说,它们有100分的动力,但底盘却只能得30分。就好比一个身高2米的壮汉,却长了一双3的小脚,极不协调。

而大众,即便在电动领域,ID系列各方面匹配的也极为协调,比如ID.3就是一台非常均衡、好开的车。这也能看出,传统品牌对于汽车的理解是更加深刻的。

末了,回归静态,我们再来好好看看这台途岳。作为中期改款后的车型,眼下这台途岳在设计上也有不少变化。最直观的就是它采用了很多熏黑的元素点缀车身,给整车增添了些战斗气息。另外,大灯也换装了LED矩阵灯组,视觉效果和照明效果都不错。总之,它看起来要比之前更加活跃一些。

车内,同样采用了很多活泼的元素,比如拼色的内饰,这把车内的气氛烘托的更加年轻、时尚。各项配置、功能一目了然,很快就能上手,不需要任何学习成本,这也是一台车实用性的体现。

此外,看不见的部分,比如人体工程学设定,途岳依旧保持着很高的水准。前、后排座椅承托性、包裹感都恰到好处。驾驶者很容易便能找到一个舒适的坐姿,对于后排乘客的照顾也极为妥帖,空间宽敞、座椅舒适,头顶还有一扇巨大的全景天窗。

总之,这些天和途岳接触下来,它真的很讨人喜欢。作为一款交通工具,或者说出行伴侣,它让人难忘。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管家,上上下下都打理的极为妥当,即使再刻薄的主人也很难说出他的坏话。

纵然,现在有太多新概念的汽车,看的人眼花。但能让我印象深刻的产品,还是需要在行驶质感、驾驶品质方面做精心的打磨。比如途岳,就让我难忘,它确实是一台好车。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新车新技术,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色差的色差仪

色差仪广泛用于塑胶及印刷等行业,主要根据CIE色空间的Lab,Lch原理,测量显示出样品与被测样品的色差△E以及△Lab值。 1.1 本业界标准包括了两个不透明样本间(如烤漆板,不透明塑胶,纺织品样本等)的色宽容度和微小色差的计算。它基于采用日光光源的用仪器测量的颜色坐标系。考虑到所测样本可能是同色异谱,通过视觉相似的颜色占有不同的光谱曲线,所以业界标准D4086用于证明仪器测量结果。由这些程序测定的容差和差值根据CIE1976CIELAB对颜色空间中近似一致的颜色感觉表达,如CMC的容度单位,CIE-94的容度单位,,由DIN6167给出的DIN99色差公式,或新的CIEDE2000色差单位.基于Hunter的LH, aH ,bH相反颜色空间的色差,或Friele-MacAdam-Chickering(FMC-2)颜色空间的色差,不再推荐用于工业标准。

1.2 为了产品的规范,买方和卖方应就样品和参考样之间容许的色差以及计算色宽容度的程序达成一致。每种材料和每次使用的测试条件都需要明确的色宽容度,因为其他外观因素(例如样本的相近,光泽,质地)可能影响测量色差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和商业接受性。

1.3 本标准没有声称包含所有安全因素,即便要,也须结合它的使用。本标准使用者有责任建立合适的安全和健康条件并注意适当的调整使用需求。 2.1 ASTM标准(略)

2.2其他标准(略) 3.1在E284中的术语和定义可用于此标准.

3.2本标准特有术语的定义

3.2.1比色分光计n---分光计,它包含一个色散元件(例如棱镜、光栅、干涉过滤器、可调的或不连续的系列单色光源),通常可输出色度数据(如三刺激值,推导的颜色坐标或表面品质系数)。另外,比色分光计也可以根据色度数据的来源报告潜在的光谱数据。

3.2.1.1 讨论----曾经,紫外解析分光光度计用于色度测量。现在,用于颜色测量的仪器有多组普通组件,而紫外解析分光光度计最适合用在色度量的解析中,这需要非常精确的光谱位置和非常窄的带宽以及适度的基线稳定性。比色分光计被设计用于视觉色度计的数据仿真或作为计算机辅助颜色匹配系统的光谱和色度信息来源.。数字比色法允许更多关于光谱等级和光谱带宽的容差,但需要更高的放射等级稳定性。

3.2.2 色宽容度方程,n---由可接受性评估得到的一个数学表达式,它基于颜色空间坐标系扭曲了该颜色空间的度量,关于一个参考颜色,为了使单个光泽通过。

3.2.2.1 讨论---色宽容度方程将一对样品中的一个设定为标准样计算pass/fail值。这样,在两个样本间可察觉的差异不变时,交互改变测试样与参考样将导致一个在可预见的接受水平上的色差变化,而色差方程用颜色空间裏的尺度量化那个颜色空间裏的距离,交互改变参考样与测试样既不改变可查觉的也不改变预知的色差。 5.1 原始的基于X,Y,Z三刺激值和色品坐标系x,y的CIE颜色标量并不是真正一致的.每个基于CIE值的后续颜色标量都有用于提供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的额外因素,这样在不同颜色区域裏的色差将更有可比性.另一方面,由不同颜色标量体系计算的相同样品的色差不可能一致.为避免混乱,样品的色差或相关的容差只有在它们从同一个颜色标量体系中得到时才可比较. 在所有颜色样本中,没有简单的因素可被用于从一个差值或容差单位体系到另一个体系间精确地转换色差和色宽容度.

5.2 为了标准的一致,CIE在1976年推荐使用两套颜色公制.CIELAB公制以及与其关联的色差方程在涂料,塑胶,纺织物等相关工业中得到了广泛认可.同时,它没有完全取代Hunter的LH aH bH和FMC-2标准.这两个等级标准的表现相对于有经验的视觉来说,太不足了.相比最近的基于CIELAB调整优化的色宽容度方程,它们不再被推荐了. 因此,包括附件中的两个老的标准,在本标准中只有历史意义.预期将来在修改本业界标准时,附件也会被同时删除.CIELAB公制,就其本身,在本业界标准中也不被推荐去描述小的,中等的色差(差值少于5.0ΔE*ab单位).四个最新定义的方程,这里有文件证明的,高度推荐用于0到5.0ΔE*ab单位范围内的色差.

5.3色宽容度方程的使用者发现,在每个体系中,总合三个色差元素向量组成一个单独的标量值,可以有效的判定样本颜色是否在一个标准指定的色宽容度内.然而,为了控制产品的颜色,可能不仅要知道偏离标准的量,而且要知道偏离的方向.可以通过例出三个由仪器决定的色差元素来得到关于少量色差偏离方向的信息.

5.4在基于仪器测量值选择色宽容度时,因该小心地与关于颜色、光亮度差异的可接受性的视觉评估和用惯例D1729 得到的饱和度相关.三个这里给出的宽容度方程已被广泛的验证,验证的对象包括纺织品和塑胶,显示出与视觉评估一致并在视觉判断的实验不确定性之内.这就是说,方程本身错误分类色差的苹率不再超过最有经验的颜色匹配师.

5.5当色差方程和色宽容度方程按例用于多种不同的光源时,为了产品在日光下使用,他们已被推导或最优化,或二者都有.在其他光源下的计算结果,可能不具有与视觉判断好的相关性.不在日光下应用宽容度方程将需要在体节性水平上的视觉构造如标准D4086. 6.1 CIE1931和1964的颜色空间----不透明样本的日光颜色由颜色空间中的点表示,该空间由三个互相垂直的轴表示,三个轴分别为代表光亮度的Y坐标和色品坐标x和y,其中:

X,Y和Z是1931年或1964年CIE标准观察者的三刺激值,它们遵守照明标准D65或其他日光相.这些标度没有提供可感知的统一颜色空间.结果是色差很少从x,y和Y的差异中直接计算出来.

6.2 1976年CIE统一颜色空间L* a* b*和色差方程.这是一个接近统一的颜色空间,它基于三刺激值的非线性扩展.它提供差异以产生三个相反的轴,这三个轴分别近似于黑色--白色,红色--绿色和**--蓝色的视觉感觉.它在直角坐标系上绘图产生, L*,a*,b*值的计算如下:

式中,三刺激值Xn,Yn,Zn定义了名义上的白目标色刺激的颜色.通常,白目标色刺激由一个CIE标准光源的光谱辐射功率给出,例如,C,D65光源或其它日光相,由良好的反射扩散体反射入观察者的眼内.在这些条件下,Xn,Yn,Zn是标准光源在Yn等于100时的三刺激值.

6.2.1 根据L*,a*,b*得到的两种颜色的总色差ΔE*ab如下计算:

注意,所定义的颜色空间叫CIE1976 L*a*b*颜色空间并且色差方程是CIE1976 L*a*b*色差公式.推荐使用缩写CIELAB(所有单词的首字母).

6.2.2 1976年CIE公制(L*a*b*)在一个或多个X/Xn,Y/Yn,Z/Zn的比值小于0.008856时没有适当的收敛于零.在计算L*时, 如果正常公式用于Y/Yn的值大于0.008856,那麼当Y/Yn的值小于0.008856时原公式也许仍然可用.下述修正公式用于Y/Yn等于或小于0.008856时:

6.2.3 在计算a*和b*时,如果X/Xn,Y/Yn,Z/Zn都小于0,008856,可用以下修正方程代替正式方程:

6.2.4ΔE*ab的量没有指出差异的特性因为它没有指出关于颜色,色度和光亮度差异的相对量和方向.

6.2.5 色差的方向由元素?L*,?a*和? b*的量和代数符号表示:

其中,L*s,a* s,和b* s代表参考或标准. L*B,a* B,b* B代表测量样品或测量批.元素?L*,?a*和? b*的符号大致有如下意思:

+?L*=明亮的

-?L*=较暗的

+?a*=较红的(少绿的)

-?a*=较绿的(少红的)

+? b*=较黄的(少蓝的)

-? b*=较蓝的(少黄的)

6.2.6 为了判断两种颜色色差的方向,可以计算它们的CIE1976公制颜色角hab和CIE1976公制色度C*ab,公式如下:

除了非常深的颜色外,测试样品和参考样品间的颜色角hab差异可与视觉可察觉的颜色差异联系起来.同样的,色度差值ΔC*ab ([C*ab]batch-[C*ab]standard) 可与视觉可察觉的色度差异联系起来.

6.2.7 为了判断两种颜色间的不同光亮度,色度和颜色对总色差的贡献,可用CIE1976公制色差来计算ΔH*ab,公式如下:

其中,ΔE*ab在6.2.1中计算. ΔC*ab在6.2.6中计算;于是方程:

包含的项目显示了光亮度差异ΔL*,色度差异ΔC*ab和颜色差异ΔH*ab 对总色差ΔE*ab的相对贡献.这种计算公制色差的方法没有包含关于色差符号(正或负)的信息,对于接近中性轴的一对颜色的判断可能不稳定.一个可改正这两种问题的选择性方法已被提出:

6.3 CMC色宽容度方程:--The Colour Measuremant Committee of Society of Dyers and Colourists英联邦染色师与配色师颜色测量委员会在英国J&P涂装线公司承担了改进JPC79公差方程结果的任务.它是CIELAB方程和当地最优的处于标准位置的产生了FMC-I的方程的结合.它更注重光亮度,色度和颜色改变引起的直接知觉,取代了老的注重光亮度,红绿和黄蓝色的方程. 它的目的是用作单个色泽的判断方程.现在不需用感觉元素去分解原方程—CIELAB模型中的元素已经那样做了.图1显示了CIELAB的色度板(a*, b*),有大量的CMC椭球画在板上.这个图形清楚地显示了椭球区域随CIELAB公制色度L*ab的增加和改变CIELAB公差颜色角而带来的改变. CMC元 素和单个宽容度如下计算:

参数(l,c)是系统偏差或参数效应如质地和样本差别的补偿.最普通的值是(2:1),用于纺织品和通过成型模仿纺织材料的塑料.这就意味著光亮度的差异占到色度和色调差异重要性的一半.值(1:1)

通常代表一个仅仅能感觉到的差异,用于需要非常严格的容差或具有光泽的表面.对于不光滑的,无规粗糙的,有适度质地的,可用(1:1)到(2:1)之间的中间值.而值(1.3:1)最经常被报道.参数cf是一个商业参数,用于调整容差区域的总量,而接受或拒绝的决定也可以以色宽容度的单位量为基础.颜色依赖函数定义如下:

所有的角由角度给出,但通常需要转换成弧度,以便在数字电脑上处理.

6.4 CIE94色宽容度方程,这个色宽容度方程的发展是由CMC色宽容度方程的成功促进的,它主要从汽车钢板烤漆的目视观察得来.正如CMC方程,它基于CIELAB颜色公制并用CIELAB颜色空间里的标准位置推导出一系列解析函数修正标准周围区域的CIELAB颜色空间.它的额外函数比CMC中的方程要简单得多.CIE94的色宽容度计算如下:

不像其它早先的色差方程,CIE94是由一系列良好定义的条件得来的,在这些条件下方程将提供最佳结果,而偏离这些条件将导致与目视评估的色差显著不同.这些测试条件由表1给出:

表1 CIE94色宽容度方程的基本条件

特性 要求

照明D65光源

样品照明度1000lx

观测 正常颜色视觉

背景 统一中性灰色

监视模式 目标

样品尺寸>4°对象视角

样品分离 最小可能

色差大小0到5个CIELAB单位

样品结构 视觉均一

参数kL ,kC ,kH是可被用于补偿质地和其它样本表达效果的参变因素,同时kv基于工业偏差调整色宽容度量的大小.参数SL,SC,SH用于表现CIELAB颜色空间的局部变形,基于那个空间中的标准样本位置.它用下述方程计算:

6.5 DIN99色差方程—由Rohner和Rich发表于1996年的论文促进了德国标准协会更进一步发展和标准化一个改良的翻译作为新的色差公式,一个用CIELAB的对数坐标系而不是用CMC和CIE94的线性和双曲线函数的球状颜色空间模型.该方程由DIN6167标准推导和证明.它提供了一个经轴旋转和对数扩张的新轴去与CIE94色宽容度公式的空间相符.它不须如CIELAB颜色空间利用鉴定的样本作为变形距离的来源.还有,当轴L*,C*和h*ab与光亮度,色度颜色的感觉相联系时,即不是X,Y,Z的三刺激值也不是CIELAB轴a*,b*是感觉可变的,它似乎适合于随wcbbw- fechner的感觉规律去标度颜色空间的差异和距离.这产生了一个相对易用和对CMC或CIE94有相同表现的公式.它也消除了讨厌的基于CIELAB 变形的参考色.这样计算的色差只基于在DIN99空间的欧氏距离. 计算DIN99公式的程序如下:

其中,下标S指产品标准,下标B指现在的产品批或测试样.

默认参数是: KE=KCH=1, KE(1:KCH).

对纺织品应遵如下平衡关系,为获得相对于CMC(l=2,c=1)差异的等价计算差异,可用参数:2(1:0.5),就是说KE =2, KCH =0.5.

6.6 CIEDE2000色差方程------这个色差方程的发展是由研究CMC和CIE94哪个色差方程表现更好而引发的.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得到的结论是没有公式是真正最优的.所以CIE建立了一个

新的技术委员会,TC 1-47, 颜色&光泽度依赖修正工业色差方程,去推荐一个新方程改进这两个色宽容度方程的缺点.色宽容度方程的一个主要缺点是用CIELAB颜色空间里的参考颜色去计算CIELAB颜色空间的局部变形.当验证的两个样本颠倒过来(将原始测量样为参考样而原来的参考样为测量样),计算的结果是不同的.这与所观察的是矛盾的.明显的,两个样品只是通过互换角色不应该有量的差别.通过应用两个样本间的算术平均色去计算CIELAB颜色空间的局部变形,两个样品的角色可以随意互换而不影响计算色差的量,完全符合目视评估.CIE TC1-47的报告显示, 经过大批样品,CIEDE2000比CMC和CIE94都做得好.CIEDE2000的色差由下式计算:

样本或工业依赖参数是KL,KC,KH并且颜色空间依赖参数是SL,SL,SH和RT.三个S项在,假定为直角的,CIELAB坐标系中.并且RT项用于计算CIELAB图中蓝色和紫蓝区域的旋转色差量.四个颜色空间量计算如下:

在本式中并不明显,所有展示的角都以角度出,包括Δθ都必须转换成弧度,为了在数字计算机上进行三角解析.

6.6.1 用参考和测试样CIELAB颜色坐标系的算术平均值计算CIELAB颜色空间的局部变形产生了一个新问题.现在的基于CIELAB变形空间的标准位置色宽容度差异方程允许使用者预设按

受量.这对于一定的依织品资料排架应用和成图品质控制图很方便.这样的设定对于CIEDE2000是不可能的.根据修整的空间坐标系L*a’b*绘出一组颜色即不可能也不合理,因为a’是由每对颜色独立地决定.这样,该方程只适合于在成对产品,标准产品和产出测试样,之间进行比较.但不可用于统计制程控制. :

7.1 本业界标准没有包含样品制备技术.除了其他指定的或同意的,准备样品应与适当的测试方法和标准一致. 8.1 按标准E805选择合适的颜色测量几何条件.

8.2 按手册指南和标准E1164所给程序操作仪器.

8.3 如果用分光比色计,依次,在足够数量的波长间隔内获得参考样和测试样的反射值,精确计算CIE三刺激值.详见标准E308.

8.4 每样表面至少测量三个部位去获得数据统一的方向.记录每次测量的位置. 9.1计算色标值L*,a*,b*和局部宽容度系数(SL,SC,SH),如果不是自动得到.

9.2计算色差ΔE*ab, ΔECMC和它们的元素,或ΔE94 ,ΔE99,或ΔE00,如果不是自动得到,如6.2-6.6所述计算. 10.1报告以下信息:

10.1.1总色差ΔECMC,ΔE94,ΔE99,或ΔE00,每样依其参考.

10.1.2对城CIELAB色差, L*,a*,b*是参考样的,ΔL*,Δa*,Δb*如果需要还有Δhab,Δc*ab和ΔH*ab对每样.

10.1.3 对其他色宽容度或色差尺度,只有CIELAB的相关值可被作为局部变形报告出来,不需要提供连续的,视觉修正参数.

10.1.4对不均一样品,色差值属城样品的不同区域.

10.1.5描述或说明制备样品的方法.

10.1.6按操作者姓名和仪器号以及使用的色标体系鉴定仪器. 11.1 测试方法的精度和偏差不能同测试的样品和材料分开来.由城本业界标准没有强调与样品的制备和表达有关的话题,无法最终明确可达到的精度和偏差.下一步,可用商业合作测试项目的数据说明一种材料的精度.因为很多三角函数包括在颜色空间的计算中,所以所有的计算应在

IEEE浮点格式中计算机体系可提供的最大量的精度范围内,即通常所说的双精度格式.

11.2 协作测试服务,颜色和色差合作参数项目,已经调查了颜色的精度和色差测量法,并且从1971年开始每季度公布多对涂装片以展示微小色差.在一个最近的典型的调查裏,包含了118个仪器.表2给出了在相互比较中分开考虑的不同仪器组的平均色差和它们的标准偏离,以及解析和测量条件.

11.2.1可再生性----基城实验室间的标准偏离,由不同实验室里的操作员测量有刻度的白纸原料上不透明、无光粗糙的烤漆层得到的两个色差结果,其差值不应大城表2中R*栏列出的值.

11.3精度----基城实验室内的标准偏差,色差精度的测量,总结在表2里.与文章(14,15)中报道的颜色测量精度值相等,所以可以代表所有样品材料的精度. 12.1颜色,色差,颜色尺度,颜色空间,色宽容度.

表2 由不同的测试和解析条件决定的计算色差偏离

测量条件几何 光源 观察者 △E方程仪器数平均值△E标准偏差R*A

45°/0° D65 1964 CIELAB 54 1.05 0.07 0.21

45°/0° D65 1964 CMC(2:1) 54 0.55 0.03 0.09

SphereB D65 1964 CIELAB 282 1.00 0.06 0.18

SphereB D65 1964 CMC(2:1) 282 0.53 0.03 0.09

用仪器测定颜色一致性的方法计算色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