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都是插混 ,谁是真本事?拿铁DHT-PHEV对比问界M5

2.华为“狼性”显现,问界M5销量暴增

都是插混 ,谁是真本事?拿铁DHT-PHEV对比问界M5

华为问界m5的缺点和优点-华为问界m5的缺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购买电动汽车,而混动车型由于可油可电的优点,也开始受到热捧。

而在众多混动SUV车型当中,魏牌拿铁DHT-PHEV凭借“超长纯电、反向虚标”的实力,一推出受到高度关注。与此同时,AITO问界M5由于华为的背书,在市场当中也有一定的热度。那么如果是这两款车摆在你面前,你会怎么选?

续航/经济性对比

虽然都是混动车型,但问界M5和拿铁DHT-PHEV采用的是不同的混动技术路线。

先看问界M5,该车采用的是增程式混动路线,搭载的是华为的DriveONE纯电驱增程平台。

采用串联式的增程式混动优缺点很明显,其发动机全程并不参与直接驱动,而是尽可能地保持最佳工况运行来进行发电,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但由于增程式混动发动机不能直接驱动,只能先发电再将电流传给驱动电机,再驱动车辆,发动机的能量经过发电机和驱动电机之后,二次转化所产生的损耗将不可避免。其在传递过程中损失的能量约为15%。

一个很明显的对比是,问界M5搭载能量为40kW·h的三元锂电池,WLTC工况纯电续航里程只有150公里(两驱)和160公里(四驱)左右。

而拿铁DHT-PHEV搭载了能量为34kW·h的电池,就能实现WLTC工况155公里(四驱)、184公里(两驱)的纯电续航里程。

有意思的是,拿铁DHT-PHEV以“反向虚标”著称。由于官方续航定得比较保守,实际上许多媒体通过测试发现,其纯电续航实际里程要比官方数据还要长。

同样是混动车型,为何会有这样的区别?这是因为拿铁DHT-PHEV搭载采用两档智能DHT串并联技术的插电混动技术。与问界M5的一大区别是,发动机可以直接参与车辆驱动。

因此,拿铁DHT-PHEV拥有纯电、混动多种动力模式,低速时主要以纯电模式、中高速巡航时以串联模式、高速巡航时的发动机直驱、急加速时发动机和电动机一起爆发的串并联,根据不同的路况可以智能地采用最适合的模式。

相比之下,问界M5在中高车速行驶以及急加速时,由于发动机无法参与驱动,会造成油耗高的问题。

从油耗水平来看,问界M5的WLTC工况综合油耗是0.8L/100km,拿铁DHT-PHEV的WLTC工况综合油耗低至0.48 L/100km,几乎只有前者的一半。

由此可见,由于拿铁DHT-PHEV本身在混动技术上就更先进,因此在无论是续航里程还是燃油经济性方面都要比问界M5表现更为出色。

动力/性能对比

问界M5的动力系统由一台1.5T四缸增压器+驱动电机+40kW·h三元锂电池组成,有后驱和四驱两个版本。

数据方面,问界M5后驱标准版官方零百公里加速时间为7.1秒。问界M5的四驱版加速性能不错,零到百公里加速时间在5秒以内。

至于拿铁DHT-PHEV方面,在加速性能上,拿铁DHT-PHEV两驱版的零到百公里加速时间为7.2秒;作为顶配的四驱版加速时间仅为5.2秒。

你会发现,拿铁DHT-PHEV只搭载了34kW·h的电池,比问界M5还少了6kW·h,在加速性能上却能相媲美,这是为什么?

正如上述所说,拿铁DHT-PHEV采用的是2档DHT串并联技术,2档分为经济直驱档与发动机动力直驱档来进行智能切换。在中高速急加速时,可以降一个档位来扩大发动机的扭矩输出,再配合电动机瞬间爆发的扭矩,兼顾效率的同时还能使动力更强。

而问界M5的增程式串联架构只能依靠电机驱动,在实际驾驶当中,随着车重和动力需求的提高,以及在车辆高速行驶的时候,都会对发动机造成负担,严重时动力感受会变差,油耗增高。

值得一提的是,拿铁DHT-PHEV除了动力优秀,它的座椅舒适度也相当高,首创芝华士同款云感科技布面料,有效解决皮革座椅冬天凉、夏天热的用车痛点。

而且拿铁DHT-PHEV的座椅配置相当丰富,主驾驶座椅拥有记忆+迎宾+按摩+腰部支撑4向电动可调,前排座椅通风、前后排座椅电加热,基本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地方了。

所以说,问界M5在加速性能方面表现不错,这是因为电机驱动的特性,但由于发动机不能直接参与驱动,无法解决动力浪费、高速行驶能耗高等问题。而拿铁DHT-PHEV有两档DHT串并联技术的加持,可以实现全速域的动力性与经济性优势。

智能对比

智能化是当下新能源车的一大看点,问界M5的最大亮点莫过于华为的HarmonyOS座舱。

问界M5搭载15.6英寸的多媒体中控屏幕,内置来自华为的鸿蒙交互系统,流畅度很高,功能也相当丰富。

而拿铁DHT-PHEV的智能座舱实现了四屏联动、全场景交互体验,并且采用了高通晓龙8155顶级车机芯片。

此外,该车的导航增强型HUD,实现地图、速度、路标的直接显示和导航动态引导,不用低头就能看到行驶的重要信息。

但在智能辅助驾驶方面,这两款车有较大的区别,拿铁DHT-PHEV在高阶智能驾驶辅助功能方面占有较大优势。

先来看看问界M5,尽管搭载了华为HarmonyOS智能座舱,却没有搭载华为的ADS高阶自动驾驶系统。所以,问界M5只能实现比较基础的驾驶辅助功能,包括并线辅助、自适应巡航、以及车道居中保持等。

至于拿铁DHT-PHEV,具备车道居中保持、开门预警、并线辅助、前横向侧穿制动、倒车紧急制动、自动紧急转向辅助等23项智能安全辅助功能,而且全系标配。

关键在于,与问界M5相比,拿铁DHT-PHEV还搭载了多项高阶智能驾驶辅助功能。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a class="hidden" href="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观出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华为“狼性”显现,问界M5销量暴增

6月1日,AITO品牌早早地公布了5月份的交付数据,在疫情冲击以及芯片供应欠缺的环境下,有华为深度加持的AITO,在5月份交付量竟然一举突破5000辆,87天累计交付破万,达到11296辆,是所有新品牌单款车型交付最快破万的。

从出来后争议不断到87天破万,问界M5的“步伐”确实比之前的赛力斯要走的更快更稳。这不禁让人深思,与华为的深度捆绑后,究竟赋予了AITO多大的能量?

产品竞争力上了一个“台阶”

在问界M5首次亮相的华为冬季发布会上,余承东说了一句这样的话,“AITO问界M5作为华为持续创新与专业实力的最新见证,将会开启智慧出行新的时代。”

首先,华为全程参与了这款车的从设计到研发再到营销最后再到渠道铺设的整个闭环后,这款车的“含华量”显然要比当初的赛力斯SF5要高出不少。而且达到工业4.0标准的重庆两江智慧工厂,显然要让问界在面对大部分选择代工模式的造车新势力上更有“底气”。

底盘操控方面,余承东称AITO问界M5的底盘能媲美百万级豪车。前双叉臂、后梯形多连杆独立悬架加持下,问界M5还采用轻量化铝合金底盘,副车架也采用了柔性化设计,极大地提升了操控性。众所周知,此前理想ONE 赢得细分市场的青睐,并不是靠智能座舱与辅助驾驶,而只是比一般车型切入得更准,更能找到国人的用车痛点。而问界M5在产品端比起理想有不少“长板”的同时,更有华为出众的号召力,因此销量逐渐“浮出水面”,也是意料之内的事情。

全策全力之下,华为30万的销量可能在今年内不能达到,但在明年,后年新势力逐渐沦为头部竞争的角逐好戏中,华为出众的整合能力,确实是其攻破其他对手最有力的长矛。

智选模式优势逐现?

自从华为2019年开始宣布进入 汽车 行业开始,已经走过了多达3年的时间。从一个简单的供应商到现在大家普遍认为的“亲自下场”,华为合作对象可谓是寻觅了不少对象,就目前来看,选择华为HI模式的有(北汽、长安、广汽),而智选模式的仅有赛力斯一间。

从一开始,华为就认定智选模式优先级要远大于HI模式的设定,或者可以说,从余承东此前的话语中,也可以清晰认知到华为内部对于智选模式与HI模式的定位。其曾经在一次内部会议中谈到,跟华为合作的车企“要品牌没品牌,要渠道没渠道,要零售没零售,产品设计、体验各方面都不行……”。余承东在言语中无疑中把广汽、长安拉下水,要知道这两家企业在造车行列中实力都位于前列,而华为仍然对于这两位合作伙伴感到不满。从广汽和长安与华为合作的车型仍未问世,华为对于合作车型的要求相当之高。

因此在华为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主导权拉回到自身手中。从而诞生了由华为主导的智选模式。简单来说,智选模式就是由华为终端消费者业务团队帮助客户做设计优化、体验优化。

而智选模式与HI模式有何差距,或许大家没有一个系统的认知,缸哥在这里就为大家科普一下。HI模式下,即华为inside模式,华为提供全车智能化解决方案,而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方案打包交付给合作的车企。而智选模式则是,从设计、开发、用户体验等从头到尾每一个细节,都由华为来主导,华为来选择。因此如果说HI模式“含华量”有60%~70%,那么智选模式最低限度有95%。因此,可以在不少论坛上看到,在提车问界M5后,不少人会将车后赛力斯的标签撕掉,贴上华为的英文标识。

虽然智选模式有着HI模式无可媲美的优势,却有一个致命缺点,便是未来这种模式想要扩张出去让更多车企参与进来,又有多少传统车企或者有份量的新势力车企“愿意”呢?可以预见的是,华为 HI 模式未来主要针对传统车企,因为两者合作需要话语权的平衡。而愿意被贴上华为标签,逐步沦为华为“代工厂”的企业绝对不会是目前一线传统车企。因此,华为智选模式能走多远,缸哥认为并不在于智能座舱有多么“华丽”,反而是 汽车 质量在3~5年后,现在热销的问界M5.以及即将发售的M7能不能得到消费者在质量口碑上的普遍认可。

余承东的下一步怎么走?

众所周知,华为卖车的的迫切心情早在被美制裁5G手机的一刻就已经暴露无遗。虽然余承东在此前粤港澳车展上再次将 汽车 与手机类比,但明眼人都清楚, 汽车 与手机的区别并不在一个“维度”。甚至可以说,华为要想从 汽车 上复制手机销量的神话,还有一大段路需要走。

要不断对外扩张,已经是华为目前的重中之重的任务。而且下一步华为要将HI模式打造成辅助驾驶的极致,智选模式打造成智能座舱的极致,已经可见苗头。

而分开的两条线路,如何划分好之间界限,避免过度同质化,同样是余承东需要担忧的问题。虽然两者在路线上开端有所差别,但越往上走,华为的资源必然共性越多,到最后很容易造出智能化程度相仿的两个甚至多个产品,不同的是,只是挂上不同的厂方标识。“灵魂”和“肉体”华为占据多少,这条数学题,是华为考量未来的第一步,而接下来才是不断的获取足够多的车企客户。

从长远来看,华为的“野望”当然是中国第一,甚至世界第一。但回顾现实,今年要完成30万的“小目标”已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综上所述,目前华为造车,可以说只是成功踏出了胜利的一小步。而且AITO交付量的攀升,也存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交付的可能性。而且,要如何处理好此前赛力斯SF5用户的不满,也是华为与赛力斯需要联合解决的事情。这款车被华为一举甩开。潜移默化地会让问界的用户担心,自己购买的M5、M7,是否在不久的将来也会遭遇同样的情景。

写在最后

6月6日,iPhone制造商Apple在其年度开发者大会WWDC上展示了其CarPlay的新一代版本。尽管真正安装的 汽车 要等到2023年下半年才会公布,但这先行版已经引发了 汽车 行业的巨大反响。毫无疑问,一直以智能座舱为宣传重点的华为,在未来除了要守住自己的固有阵地以外,更要与苹果争夺智能座舱的下半场。面对重重压力,余承东能带领华为走得多远,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