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是增程老大 理想ONE对比问界M7

2.新增10万产能、进店量超蔚小理 余承东的“30万辆目标”稳了?

谁是增程老大 理想ONE对比问界M7

问界 m5-华为问界m5汽车销量文案

易车原创?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中,采用增程技术路线的问界M5和理想ONE都取得了傲人成绩,理想ONE以11496辆的成绩问鼎中大型SUV销量冠军,而问界M5同样以7000+的销量成绩颇受消费者青睐。不过问界M5相比理想ONE尺寸始终是小了点,咱们今天请来了刚上市的问界M7,看看同为增程式中大型SUV,同为六座车型,这两台车哪台更适合追求科技感的奶爸们购买。问界M7又能否将理想ONE拉下销量冠军的宝座。

外观对比:理想ONE接受度更高

在小标题中我就抛出了结论,但显然外观是比较考验个人审美的一件事儿,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风格。结合到各个消费者的环境、文化水平、美学素养差异,其实定位相近的车型消费者的审美也是共通的。

理想ONE在刚上市时其实很多人会觉得这台车不够惊艳,第一眼看上去压根没有新能源车型应有的“酷”,不过在用销量证明自己后,我们会发现这台车开阔的整车轮廓以及大气的车身线条其实还是挺耐看的——这个观点对于问界M7也是同理,问界M7目前在外观上有着一些争议,但保不齐其消费群体会觉得这台车的外观还不错呢。

前脸部分,问界M7并没有采用问界M5类似的设计,而是采用了一套十分偏向燃油车的前脸设计,无论是贯穿式灯条、上下的进气格栅还是竖直的日间行车灯在这个年代都不是什么新鲜元素了,这款松霜绿的车身配色也需要+6000元选装,但实车效果相对理想ONE来说较为一般。

理想ONE主观视觉上会相对好一点,方正的大嘴、同样贯穿式的LED日间行车灯,整个车头的元素会更为简洁,给到好评的是这款Baby Blue的车漆,需要10000元选装,但是整车会年轻不少。

另一方面,理想ONE在使用大量横平竖直的线条之外,还使用了不少圆角矩形的元素,圆角的弧度保持了高度的统一——这种在UI或者平面设计中常见的手法确实看起来会更为规整。

车身尺寸方面,两台车均定位于中大型SUV,车身长度也都超过5米,而且各方面的参数都比较相近。不过我们可以看到,理想ONE在轴距参数上领先了不少,但轴距不一定等同于乘坐空间,所以具体空间表现我们后文再看。

由于整车尺寸相近,两台车也都是主打家用的SUV,所以车身侧面其实也很神似了,两台车均使用了比较平直的车身线条,隐藏式门把手只有问界M7有配备。

侧面造型差异在于两个地方,一是问界M7的车顶线条略微向下滑,而理想ONE则更平,这也导致理想ONE的侧窗面积会更大。二就是轮圈造型上的差异,虽然两台车都有2-3种轮圈选择,但总体来说还是理想ONE的轮圈更为运动,年轻的消费者会更偏爱。

车辆尾部,两台车同样视觉效果相近,都使用了贯穿式的LED尾灯,理想ONE车尾更为方正简约,问界M7视觉重心向中间靠拢,看起来稍显厚重。车尾的视觉效果上我站理想ONE。

其实我个人还是挺喜欢问界M5那套设计语言的,较为圆润的车身也是属于耐看的那种类型,可惜问界M7没有延续下来。这次大家对于理想ONE和问界M7的外观会觉得哪位更顺眼呢?

内饰对比:车机或许一块屏幕就够了

内饰部分我想通过两个方面来阐述,一个是常规的用料和设计,另一个则是新能源车型们不得不谈的智能座舱。

首先说第一个方面,内饰设计层面,其实两台车都采用了相对常规的全对称式内饰设计线条,理想ONE由于车内屏幕较多,所以整体看起来似乎科技感更强。问界M7则以简洁为主,中控大屏、无按键、中控台处两块手机无线充电区域就没有其他的设计了。

无论是理想ONE还是问界M7,都采用了T字形的中控台,以不同的材质来打造层次感,这也是这个级别的大车们常用的设计手法,无功但也无过。

内饰用料方面,我们从官网查询到,理想ONE的仪表台和门板采用皮革材质,方向盘和座椅为Nappa真皮材质;而问界M7全系均采用Nappa真皮和Nappa纹理的PVC材质拼接座椅,门板和中控台看起来也为皮革材质,顺带着使用木纹的饰板。

从用料和材质的对比来说,两台车都达到较高的水准(合资或豪华品牌这个价位可没有这么多的Nappa真皮),不过座椅材质上理想ONE略胜一筹。

内饰设计其实也挺看消费者的审美的,有的人会觉得木纹饰板老气,有的人会觉得理想ONE有些太简洁了,不过根据我们和两家门店的销售沟通情况来看,问界M7目前下订的主要人群30%左右在30-35岁,其他均为35岁以上的消费者。相比理想ONE的消费人群年纪会偏大一些,所以也不难理解,问界M7加上木纹饰板其实还是挺和谐的。

<img class="imgborder" src="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新增10万产能、进店量超蔚小理 余承东的“30万辆目标”稳了?

“青凤工厂比两江工厂小一些,年产能大概10万辆吧。”

近日,汽车产经在探访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的金康新能源青凤工厂(第二工厂)过程中,一名总装车间的工人向我们透露了该厂的产能情况。

3月5日,由华为与金康联手打造的AITO问界M5在全国36个城市开启交付。借着交付仪式,官方也宣布,“按照智能数字化柔性汽车整车工厂标准建设的全新的第二工厂已基本建成”。

在这之前,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曾表示,华为计划在2022年挑战汽车销量30万辆以及1000亿的年销售额。有媒体推算,两江工厂的年产能约为18万辆,对比华为30万辆的目标其实还相差近12万辆的产能。

第二工厂的快速投产,无疑让余承东的目标更进一步。

为了了解该厂运营情况,汽车产经记者前往实地,试图挖掘到更多细节。

NO.1

[ 工厂:生产设备还在磨合 ]

事实如金康官方所说,该厂区属于正常运营的状态。至于已运营多久,根据现场一位华为研发人员的说法,是“几个月时间”。

虽然地处郊区,但工厂和办公楼呈现出一派忙碌的景象——M5纯电版(待发布)以及M7(待发布)的测试车就在工厂内以及工厂附近进行路测,时不时有大型卡车拉着零部件或者其他物料出入工厂,而金康新能源的工人、华为的研发人员和供应商等也在工厂内外匆忙走动着。

在总装车间里,排列着大量新车。

汽车产经观察到,无论是研发模块、工艺模块还是供应链模块、质量模块,都设置了问题提报奖励和整改奖励。这可能说明,生产线还在继续打磨当中。2021年有媒体曾曝出,华为对制造工厂有着空前的掌控力和参与度,因此不排除这些规章都来自华为。

沙坪坝区一篇报道称,赛力斯青凤工厂,是由原来的东风小康智能网联整车项目调整为“赛力斯华为智选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由生产燃油车调整为生产高端智能电动汽车,项目投资由之前的25亿元增加到40亿元。投产以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00多亿元,年纳税10亿元以上。

金康新能源青凤工厂

自从问界M5推出之后,赛力斯SF5就被传"停产",理由是将产能腾挪给问界M5。1月份赛力斯SF5批发数量仅为2,也似乎印证了"停产"的说法。

将大量资源倾注于问界M5的生产,从这一点多少能看出华为对该车的侧重以及对实现销量目标的渴望。

产能已经基本能够补充问界M5的海量交付,但华为同样也面临“缺芯”带来的风险。据金康内部人士透露,受物料到厂因素影响,位于沙坪区的金康动力工厂便在3月遭遇了暂停排产一天半的情况。

NO.2

[ 终端:日均有效进店逐月递增 ]

如果说产能已经能够撑起余承东的雄心,那么如今最大的不确定性应该来自终端。

2月下旬,在销售一线有着多年统计经验的车fans创始人孙少军在发布了AITO展厅的进店情况:年前日均有效进店(即有意向留资)涨到10批,超过广汽埃安。

*进店量即集客量,只计算批次,不计算人数。

年后,有效进店突破15批,追上“蔚小理”去年上半年的水平。3月中,孙少军告诉汽车产经,“AITO进店量已突破20,超过理想汽车”。

北京一家AITO体验中心的销售对汽车产经表示:“我感觉华为已经打开市场了。刚开始人们来店都说,‘华为怎么造车了’,现在的客户都说‘我看看这辆车’,没有一开始的疑问了。”

据他透露,他所在门店2月售出20台问界M5,而北京全市100多家门店,2月共售出一千多台,全国2月共售出1万余台。

汽车产经了解到,热烈追捧问界M5的客户群体不是少数。住在北京海淀的王先生是北京区域第一位成功提车的车主,他表示,广州车展之后便认定问界M5,属于等状态,12月23日发布会开始后一个小时内付了定金。

“省油、智能、华为。”王先生说,很多人跟他一样,都看中这三个关键的因素。

另有北京车主认为,凭借赛力斯的新能源技术以及华为在ICT行业的深厚积淀,问界M5能带来高智能化、高性能的出行体验,虽说“媲美百万豪车”还略显夸张,但实力已经比肩或者超过市面上大多数同级别、同价位竞品。

在非一线城市,问界M5的热度不如北京,但关注度同样较高。

比如,在AITO品牌的大本营重庆,一名销售就表示,他们2月份的新车订单较1月份大幅提升,达到了10台。

重庆一AITO体验中心

不过,即使每家门店订单量每月能达到20台,目前局促的门店数量仍是华为卖车的一大掣肘。为了达成目标,华为将对现有授权的2000家门店进行改造。截至1月末媒体统计数据,具有华为汽车销售、试驾资格的门店约为500家。

总的算下来,距离余承东所说的年销30万仍有很大差距。

按照厂家的规划,他们年底将累计实现超过1000家体验店以及300家用户中心的入驻。随着门店数量的补充,销量或有进一步提升的可能。

但据孙少军预测,华为2022年要卖出30万辆新车,“是不可能的,转化率不是很理想”。

在新能源产品的销售周期里面,首批用户的交付质量非常关键。北京首位车主王先生表示,目前已用车一周,体验基本超过预期。

“但也不是百分百满意,因为发动机故障标志一直亮灯,他们很积极地在跟进,提出上门解决,可能也是希望有问题尽快暴露出来,方便以后产品调优。”王先生说。

竞品的推出或许也是影响AITO销量的一大因素。今年,长安、华为、宁德时代共同注资的阿维塔,年内将有另一款搭载鸿蒙智能座舱系统的新车型量产交付;北汽、麦格纳、华为深度合作的极狐,除了目前的阿尔法S华为HI版,阿尔法T和未来其他车型也都会陆续推出华为HI版。

余承东的承诺到底能不能兑现,我们且静静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