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销量下滑的原因是什么-汽车销量下滑的原因总结
1.315汽车黑红榜|冲击高端失败?小鹏销量掉队是哪里有问题
2.徐长明:我国汽车销量峰值还未到来 但平台期还要持续几年
3.旺季已来!简评8月份国内乘用车销量
315汽车黑红榜|冲击高端失败?小鹏销量掉队是哪里有问题
从2022年四季度开始,小鹏G9开启上市交付之后,小鹏汽车的销量水平就走向了下坡路。按照常理,新产品发布之后往往会提振品牌销量,但小鹏G9发布之后,却使小鹏的销量环比下滑。
有不少网友认为,这是小鹏汽车冲击高端失败的缩影。事实上,小鹏自推出第三款车型小鹏P5之后,其品牌销量增长就陷入了瓶颈,但依旧保持着较高的水平,但小鹏G9的上市交付却给小鹏当头棒喝,期待之中的销量增长没有出现,反而出现了滑坡。这确实出乎了小鹏汽车的预料,也为小鹏后面的发展带来了困扰。
进入2023年之后,小鹏销量表现依旧不佳,1月份,小鹏交付量5218辆,同比下滑56.62%。受今年春节过早的影响,小鹏1月的销量略低还算是有情可原,但2月份小鹏交付量也仅为6010辆,相比2022年2月(有春节假期)同期交付量依旧有所下滑。
对于产品矩阵更丰富的小鹏而言,竞争越来越激烈,销量却逐渐走低,这实在是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甚至有可能会决定企业命运。
虽然吸引了素有“铁娘子”之称的王凤英的加盟,但近几个月也有不少消息传出,小鹏迎来了一波高管离职潮。事实上,从2022年下半年,小鹏决定重塑内部组织架构开始,小鹏内部就有不少高管职位有所调整。
先是联合创始人、总裁夏珩辞去公司董事会执行董事职务,何涛也被传不再担任具体职务,后有主管公关业务的前副总裁李鹏程转投阿维塔。
2023年1月18日的年度总结会上,何小鹏表示:要破而后立,重塑组织和价值观,从高管、中高管身上找问题。这也似乎印证了从去年开始小鹏内部的动荡。
除了企业层面的内部调整,小鹏在产品层面的向高端冲击的道路也随着小鹏G9的上市交付受挫而愈发明显。实际上,不仅小鹏G9,在小鹏P5上市之初,关于小鹏产品矩阵的讨论就没有停过。
作为“蔚小理”三家知名度较高的新势力车企之一,小鹏汽车的产品定位无疑是三家之中最低的那一个。所以,自从第二款车型小鹏P7上市后,小鹏就一直致力于让品牌向更高端市场冲击。只是,小鹏的产品规划似乎有些问题。
2021年9月,小鹏第三款车型P5正式上市,彼时价格15.79-22.39万元,虽然整体价格略低于小鹏P7,但实际上高配车型的价位与小鹏P7高度重合。最关键的是,定位更低的小鹏P5,高配车型却比小鹏P7的配置高了不少,就连激光雷达都率先搭载于小鹏P5上。那就有问题了! 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小鹏P5的销量成绩并不优秀,小鹏P7顺理成章的成为销量担当。
随着市场中轿跑属性的纯电车越来越多,就连小鹏P7的销量优势在同级之中也不能保证了。
小鹏G9是小鹏又一次冲击高端的产品,但却在上市第二天就经历了一些危机。小鹏G9在上市第二天就调整了旗下产品的配置和售价,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一次小插曲,似乎也印证了小鹏G9产品力不够强,销量不佳的传言。事实证明,小鹏G9的产品实力确实存在问题,这次冲击高端,似乎又失败了。屡次失败的背后,或许确实是小鹏汽车企业本身存在问题。
正如何小鹏所说,要重塑小鹏的价值观,也是一件势在必行的自我救赎。在普通人看来,小鹏的故事或许已经不值它的售价,换言之,就是小鹏的产品性价比不足以支撑其产品售价。再通俗一点来说,那就是小鹏的车在消费者看来不值这个价格。小鹏的产品力出现了大问题!就此来看,小鹏要面对的问题颇为严峻。
产品理念、定位问题或许还可归为企业策略需要调整,但产品质量问题则确实需要小鹏自己抓紧重视起来。在车质网的投诉列表中,关于小鹏的投诉数量正在高速攀升。车视界科技发现,对于小鹏产品投诉最多的是小鹏P7、小鹏P5和小鹏G9。
对于小鹏P7的投诉,出现频率较高的是多媒体系统故障和车身异响。比如有位2022年1月提车的车主,因为车身异响问题修理过三次以上,但问题却没有被修复。其蓝牙钥匙无法启动车辆的问题也去过4S店两次。另外,这位车主的空调出现过异响,辅助驾驶也有过故障等。
不仅如此,有其它的车主表示,该车中控台、空调出风口等内饰件一经高温和太阳直射就会出现异响问题,且无法解决。同时,有不少车主表示,其车身零部件有故障,如后视镜调节电机故障、尾灯灯带开裂、驱动电机异响+故障等等。
对于小鹏P5的投诉也有不少。有车主表示360°全景影像只有后视镜头,且出现中控屏故障。另外,也有诸多车主表示小鹏P5的续航严重缩水,标称460公里续航版本,实际只有230公里左右。
作为最新的旗舰SUV,小鹏G9的虽然还没有大规模产品质量问题反馈,但却有诸多车主对其电机蜂鸣音过大有颇多反馈,且目前厂家方面也没有直接的办法进行消除或改进,以至让很多潜在用户望而却步。
有不少用户表示,小鹏G9主打的一些配置如“5D音乐座舱”,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座椅通风加热”虽然有,但靠背没有;“座椅按摩”力度太小,还不如没有。鸡肋的配置太多体现的是小鹏对用户实际体验感的缺失。而这恰巧是理想、蔚来等品牌颇为重视的。
不仅如此,在用户体验上,小鹏近期由于OTA升级还闹出了天大的笑话。近期,小鹏的一则车机系统更新,竟然需要车主走到车前,跪下或者半蹲形式,对着车头的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认证。这也就是所谓的“跪地认证门”,虽然此bug已经被修改好,但实际上是将互联网背景深厚的何小鹏所崇尚的“用户思维”踩在了地上反复的摩擦。稍微有点经验的或许都知道,此项bug只要是稍微有些经验的工程师进行过实际测试,他就不可能被堂而皇之的向用户推送。
近期,小鹏P7i正式上市,售24.99-33.99万元。与此同时,此次小鹏P7i主打的依旧是他们一直以来追求的高精尖硬件堆砌,也就是激光雷达上车。近两年以来,确实有很多车企开始尝试实装激光雷达,但仍旧有不少车企颇为务实,在考虑成本的基础上对激光雷达的上车慎之又慎。
为何?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道路环境太过复杂,即便激光雷达上车后,可以实现超过L2级辅助驾驶,达到L3甚至L4级别的辅助驾驶功能,但最终上路之后,就会因为种种限制无法实现。用真金白银换来的只能算半个装饰的激光雷达的实用性,还有那么强么?如果把这个当做最大卖点,一直主推,用户难道会为了不能得到实际用途的配置买单吗?此处真的需要小鹏自身好好反省,是否真的有必要。还有一点,我们也必须要高速广大消费者,那就是激光雷达的维修费用相当高昂,而小鹏的激光雷达恰巧就一直安排在车头这种比较敏感的部位。如果出现碰撞,极有可能对激光雷达形成冲击,导致损坏。
写在最后:
作为造车新势力的代表之一,小鹏的影响力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滑。前期产品积攒的口碑正在被产品力的不足消耗殆尽,这是小鹏汽车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除此之外,小鹏的产品到底要服务哪些用户,新增加的科技配置是否应该考虑成本与实用性?最基础的产品质量问题如何才能提升,这些都解决掉,或许小鹏还能重回正轨。(文 车视界科技 李亮)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视界科技,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徐长明:我国汽车销量峰值还未到来 但平台期还要持续几年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高级经济师徐长明
11月21日,2019中国汽车经销商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高级经济师徐长明从区域市场及细分市场的复杂性,分析了中国汽车市场的现状及趋势。
徐长明预测,今年汽车销量将在2600万辆以下,并且会在2600万-2800万辆区间持续几年时间。徐长明说,汽车销量在达到峰值过程当中,有几次的平台甚至是下降,这是各个国家都有的,我们国家现在汽车销量下滑是正常的状态,不可能一路走上去,走到车市最高峰,经济肯定有波动的。
同时,徐长明也从区域市场的经济发展情况分析了不同区域的经济波动对不同品牌汽车销量带来的影响。比如,日系车在珠三角和南方城市本身销量比较好,特别是广东这一带,珠三角这个市场也是连续两年正增长,因此日系车份额在这路非常好。
徐长明认为,总体来讲,在全国大市场持续下滑的大背景下,区域市场表现是极其复杂的。厂家和经销商都必须进行精细化的营销,才能在当前市场状态下保持良好的业绩。
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跟大家分享一下车市的发展情况。这两年车市的情况非常复杂,我们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想跟大家分享。
今年汽车销量将低于2600万辆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总体市场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今年1-10月份,总体车市下降了9.7%,其中乘用车下降10%,广义微客下降27.7%,7类商用车下降3.6%,都是下降的,而且下降幅度还不小,这是批发数据的概念。目前为止,前10个月的汽车销量比去年同期已经减少223万辆,按照这个数据来看,今年汽车销量到不了2600万辆,去年是2800万,前年是2900多万,今年要下降200万辆的水平。
按月度走势看,去年9月份就开始进入深度负增长,负11%、13%、16%,今年3、4月份还是负得很高,一直到5月份、6月份开始负增长的程度有所回升,总的来讲形势还是比较严峻。从终端零售数据来看,大概从去年6月份就进入到深度负增长,市场形势的不好,从去年过了春节就开始了,大概是这样一个情况。
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去年,包括到今年一季度,车市深度负增长的原因是经济的结构性变化,这个结构性变化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民营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二是三四线城市经济发展受影响比较大;三是北方受影响比较大。这些受影响比较大的地方,他们买车情况、价位都是偏低的,所以大家可以看出来,从2018年7月份开始,8万元以下的车负增长的程度非常深,下降幅度超过了30%,到年底是30%多到40%的水平。今年前6个月,8万元以下车型负增长的程度仍然很深,这跟我们经济形势非常匹配。今年不能归结于经济的结构性变化,而是经济总体上持续的下行压力带来的。
我们看国外的一些国家汽车千人保有量情况。不管一个国家的汽车市场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是已经饱和了,千人保有量600万辆,还是发展中国家千人保有量400万辆,或者像巴西,或者像印度、菲律宾,他们的千人保有量才几十辆车,几类不同形态的国家,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态势,车市跟经济高度关联。这一张图是美国的图,两个曲线,**线乘用车曲线每年增长的变化,灰色线是GDP增长的情况,他们两个高度一致,只要GDP往下走,车市往下走,只要GDP往上走,车市就往上走,这是美国。
再看英国的情况,大家看这两个形状高度一致。再看法国、德国,这几个都是已经达到了饱和,美国千人保有量800万辆,这几个国家都是千人保有量600万辆,已经饱和不再增长了。
看看我们的邻居日本,也是高度一样的。比我们稍稍领先的经济体,这是韩国的情况,也是高度一致,只不过低点跟前面有所区别,它的低点受影响最大的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那一年,韩国经济受到很大的影响。
这是巴西,比我们稍稍领先的情况,它的波动次数更多一点,但是高点和低点,乘用车的情况跟经济是高度一致的。这是泰国,比我们也差不了太多的水平,水平是千人保有量100多万辆。比我们差不多经济发展差10年,一个是菲律宾,一个是印度,他们的汽车千人保有量是30多辆,我们是千人保有量170多辆,跟巴西和泰国差不多。这个他们差距很大,最低点就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泰国受到很大的影响。这是印度,千人保有量是21辆车,印度比我们差10年左右,也是高度一致的。所以我们从这些图里面可以总结一些规律,我们今年以来车市在去年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深度负增长。就是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带来的。
我们看看我国的经济数据,去年一季度GDP增长率还在6.8%,一路往下行,到了今年三季度已经下行到6%,三个季度左右下降到0.8%,跟以前不一样,10%的基础上下降0.8%没有什么感觉,但是7%的水平下降0.8%到现在6%左右,在座有很多都是企业家,应该感受到市场的压力。这个压力就来自你周边买车人他们所遇到的经济发展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影响到收入是很正常的。
我们再看工业增加值,去年是7点多,一路下来到今年8月份是4.4%,10月份是4.7%,今年以来工业增加值是向下走,但是有三个高点,3月份是一个高点,6月份是一个高点,9月份是一个高点,我相信12月份这个数据也是很好的。
我们讲讲汽车的情况,大家就能够理解,大家各行业其实差不多。3月份的时候要完成一季度的目标,给经销商压压库,6月份要完成上半年的任务,给经销商压压库,9月份三季度压压库,到年底12月份继续压,这个压库就反映在汽车厂家的增加值上去了。3月份、6月份、9月份,其他行业差不多。所以工业增加值今年3个高度,3月份好一点,6月份好一点,9月份也好,我相信,12月份这个数据也会好。这个是经济下行的时候大家普遍的行为,如果卖得都很好,就不需要压货。
我们来看看利润情况。2017年21%的利润增长,去年利润增长是10%,今年利润增长是负2.1%,这是年度角度。看看几个季度,一二季度是负增长,七八九月也是负增长,利润的增长会影响企业员工的收入,企业员工的收入如果预期不好,就会影响买车。
今年全年会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呢?我们算了一下,从过去几年的情况来看,前十个月没有政策的情况,前10个月的销量占全年的72%左右;按季度的情况来看,前三个季度一般在全年的72%,后一个季度占28%。这个是2011-2014年没有政策的,2015-2017年国家有购置税政策,往往Q4季度是高峰,所以2015-2017年前三个季度占比降低了,后一季度提高了,是32%左右。今年理论上没有政策了,一季度有一次,6月5日一次,8月份商务部又有一个政策,这些政策应该说短期没有太大的利好。这几个政策都是针对长期的:二手车的问题、报废更新的问题、停车场建设的问题,都是这些政策。短期的政策就是一个,希望各地限购取消,广州、深圳没有取消,但是加大了牌照的供应。还有一些地方希望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出台鼓励性的汽车消费政策,但是今年有条件的地方相对比较少,国家大规模减税搞得各地的财政收入上还是有一些压力的,所以再给到汽车上来支持,可能性比较小。出台政策的地方,一般都是汽车大的制造基地,才有一点政策。总的来讲,我相信这样算下来,如果没有政策,今年理论上四季度应该跟2011年到2014年差不多。
考虑到6月份压库,库存消耗差不多了,厂家可能在年底通过商务政策给大家压一点库,所以我们估计4季度比2011年到2014年多一点,4季度就是负2.7%,今年全年在负8%到负9%,这是乘用车。除非厂家是大规模压库,否则就是这个水平,这是今年的预测。
车市在2600万-2800万辆区间还要持续几年
大家更加关心现在的情况会延续几年?什么时候或者是什么条件下车市又恢复到长期发展的趋势?因为我们对长期的看好,这个是很正常的,日本是1.3亿人,一年销售汽车500多万辆,我们按14亿人计算,一年应该是5000多万辆,未来前景很好,如何从现在的状态恢复,现在的状态会持续几年?难度很大。我们看了日本、韩国、巴西,跟我们后发的国家,在汽车发展达到峰值点的过程当中都有若干次需求的平台。比如日本,他们大概在我们目前千人保有水平的基础上,出现过6%到7%的水平下降。
巴西在我们这个阶段下降是很正常的,之前还有好几次下降,所以在达到峰值过程当中,有几次的平台甚至是下降,这是各个国家都有的,我们国家现在的状态是正常的状态,不可能一路走上去,走到车市最高峰,经济肯定有波动的。我们计算了一下,整个车市应该在2600到2800万辆这个区间延续6~7年的时间,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要延续6~7年的情况,2016年2800万辆,2017年是2900万辆,去年是2800万辆,今年估计不到2600万辆,2600-2800万辆的水平已经4年了,后面估计还会延续几年。
现在往下走的幅度是在缩短的,**是终端消费曲线,白色的曲线是内需曲线,这两个去年下半年是不一样的,终端消费下降幅度非常大,15、16%,然后年底到负20%、负21%。这个批发数据白色的线,去年下降的幅度比较小,而且也比较晚,去年年底终端很不好,厂家在压库,去年批发数据比较好看,今年是批发数据很不好看,零售数据就比较好,为什么是这样呢?去年厂家压库给经销商了,今年压不动了,压不动就拼不出那么多的车,下降幅度比较大。从9、10月份开始这两个数据趋近一致了,都是在负6%左右,地方数据也在负6%左右,保险数据也是负6%左右,这可能就是目前这个状态下真实的一个情况。
什么时候车市会恢复到比较好,开始往高峰值这个点平稳运行?这取决于这一张图和这一个数据,这一张图的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把国内14亿人5等份,每个数据最高收入2.8亿人,中等偏上2.8亿人,中等收入2.8亿人,中等偏下2.8
旺季已来!简评8月份国内乘用车销量
9月8日下午,乘联会对外公布了8月乘用车市场产销情况。数据显示,8月狭义乘用车产量为164.4万台,同比下滑0.2%;零售销量为170.3万台,同比增长8.9%;批发销量为173.6万台,同比增长7.0%。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指出,8月狭义乘用车产量之所以下滑,主要是因为主流车企针对目前的市场状态采取了较为谨慎的营销举措,通过减产来稳定市场预期,同时减缓经销商库存压力;另一方面,今年部分车企在8月集中放高温假,从而影响了产能。
8月乘用车市场零售和批发销量表现较强,尤其是零售销量实现了自2018年5月以来的最强走势。今年1-8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累计增速为-15.2%,较1-7月累计增速提升了3.3个百分点,零售销量改善明显。
8月乘用车批发销量同比增长7.0%,环比增长5.9%,同样表现出持续向好的运行特征。事实上,自今年5月份开始,乘用车市场批发销量已连续四个月恢复正增长,这也凸显出疫情后车市恢复稳健增长的良好运行态势。
随着8月乘用车销量报告的发布,汽车厂商前十排名也正式确认。从最终名单来看,进入前十的车企没有变化,仅排名有小幅调整,而南北大众和上汽通用依然位居前三,吉利长安两家自主车企继续挤进前十,其余位置由五家日系车企占据。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表现强势下,前十排名中仅上汽大众和东风日产两家车企出现销量下滑。需要说明的是,乘联会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为市场零售数据,与厂家批发销量相比,更能反映市场情况。
一汽大众、上汽通用实现增长
一汽-大众8月销量达到19.4万辆,同比实现16.9%的增长,并领先其余合资车企继续位居头名。一汽-大众旗下拥有三大品牌,分别是大众品牌、奥迪品牌和捷达品牌,覆盖主流、豪华及中低端市场,产品线相对完整,因此一汽-大众合计销量上具有一定优势。
上汽通用在7月销量转正后再次下滑,8月汽车销量下跌3.37%至129,262辆,前8月累计销量下跌26.05%至798,235辆。有观点指出,上汽通用为近几年"以价换量"的市场战略付出了代价,导致别克、雪佛兰和凯迪拉克三大品牌之间形成内耗问题,从而致使品牌溢价下滑与市场竞争力下降。目前上汽通用加快产品投放进度,同时在产品战略上也向市场作出妥协。别克和雪佛兰多款主力轿车已经推出了四缸自然吸气版本车型,解决仅有三缸发动机供消费者选择的困境。
上汽大众、日产同比下滑
进入2020年,上汽大众销量已经连续8个月同比下滑,即使车市回暖也未能使其实现销量的增长,再加上8月份的传统销售淡季,上汽大众的跌幅进一步扩大。今年8月,上汽大众销量下跌3.97%至145,000辆,前8月累计销量下跌29.53%至856,385辆。
上汽大众销量下滑已经成为常态,除了市场不景气的原因外,与大众汽车产品也有一定的联系,帕萨特碰撞成绩不佳影响品牌口碑和企业声誉,以及斯柯达品牌被市场边缘化、营销宣传及产品战略等都影响了大众的销量。迫于市场带来的销量业绩压力,上汽大众斯柯达全系车型官降,上汽大众部分车型推出5折购车、车价优惠、费用补贴、免购置税、零首付等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销量的增长,但是输出依旧乏力。
现在一提到东风日产,很多人脑海中就会想到轩逸这台神车,以及它高达5万台以上的月销量成绩。根据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轩逸在8月份的销量为46688台,同比增长高达43%,继续领跑整个汽车市场。从目前轩逸的强劲表现来看,它在做到前无古车的同时,恐怕以后也很难有新车能超越它创下的月销量成绩!
由于轩逸的表现太过于吓人,导致现在很多人基本是看完这台车之后,才会进一步关注东风日产这个品牌。从乘联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来看,东风日产整个品牌在8月份的销量为100287台,成为2020年第五个做到月销量破10万台的厂商品牌,而这也就是我们开头所说的一线阵营品牌,不过在这个月它还是成了下滑的那一个。
吉利、长安表现优异
吉利汽车8月总销量11.34万辆,同比增长12%,环比增长8%。今年1-8月,吉利汽车累计销量近75万辆,同比减少11%,完成全年销量目标的57%。
过去几年,尽管中国汽车市场增速放缓,但吉利汽车势头强劲,连续三年以超百万辆的业绩稳居中国品牌销量冠军宝座。尤其是在2018年,累计销量更是一度超过150万辆。不过,在乘用车销量同比下滑9.6%的2019年,吉利汽车同样未能独善其身,当年,吉利汽车销量减至136万辆。受此影响,吉利汽车为2020年定下稳健的销量目标:141万辆。
长安汽车8月销量同比增长35.6%,达169,415辆。其中,长安系中国品牌(含长安汽车、长安欧尚、长安凯程)销量同比增长39.5%,达128,416辆;长安福特销量突破两万大关,达20,229辆;长安马自达销量继续保持稳定,达11,475辆。
与此同时,凭借连续五个月的同比增长成绩,长安汽车不仅2020年累计销量已经率先突破百万,且在此基础之上,长安系中国品牌的历史累计销量更是已经突破1900万辆,即将在明年迎来自己2000万的纪念日。
东风本田、广汽本田、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的市场表现相当接近,均在8月实现销售7万多辆,同比增幅分别为19.8%、19.7%、41.1%和19.1%。得益于新产品较好的市场反馈,以及品牌营销、技术投入和产品战略等方面的密切相关,日系车企销量实现迅速恢复并迎来大幅增长。
总结:
接下来的9月份,乘用车市场有望再度迎来一波热潮。受"金九银十"季节因素影响,再加上今年北京车展在9月份举办,乘用车市场很大程度上将在9月份延续8月的增长态势,再度迎来一波销量热潮。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