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说比亚迪汽车产能跟不上呢?

2.理想汽车功率半导体基地启动建设 2024年投产/年产能240万

3.盐城是中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到2010年,将建成具有45万辆轿车、2万辆豪华客车年生产能力的“汽车城”

为什么说比亚迪汽车产能跟不上呢?

理想汽车制造基地-常州理想汽车制造基地

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二线汽车品牌。销量不大,导致了它产能也就这些。过去比亚迪年销量大约在50万左右,还是包括燃油车在内。另一方面,DM-i车型确实做得出色,消费者认可。一面是产能有限,一面是忽然暴涨的市场需求,当然就是一车难求了。

目前比亚迪月产能达到10万,才能在两三个月内彻底解决交车问题。这相当于让比亚迪在短期内把产能翻一倍。同时暴露了比亚迪的很多问题,起码产销环节有严重的问题。哪有车型上市半年了还解决不了产能问题的,不仅没解决,交车周期还变得更长了。

?比亚迪整车制造基地现在已经贡献产能的只有三座,分别是西安基地 (全系宋,秦),深圳基地(汉,唐),以及长沙基地(E系列,元,宋MAX等)。而且最年轻的长沙基地也是在2010年投产的,也有10年时间了在前几年,新能源汽车整体发展态势一般,销售端比较平稳,而比亚迪燃油车在市场占有率一直是不瘟不火。

所以比亚迪在2010-2019 年整整9年没有进行乘用车基地的扩张。最近几年新能源市场的火爆。2019年比亚迪签约常州基地,今年又陆续签约合肥基地,郑州基地。乘用车板块才开始复苏,进行外扩。但是新基地不可能一开始就贡献产量。以西安基地24小时1000台的产量估算,不休息一月是30000台,其中还是秦半,宋一半。

所以秦的交付数量还是在每月稳定的15000左右。也是和每月市场的销售数据相符的。所以比亚迪整车基地太少,销售订单火爆。实际产能完全小于销售订单,这是比较大的原因。

芯片存储不足,虽然比亚迪的供应链是自己开发制造的,但是芯片的还达不到完全的自给自足。面对这么多的销售订单,确实也是一筹莫展。

人才匮乏,制造业缺人是行业内的共识。现在不只是比亚迪一家,宁德时代,特斯拉,理想,小鹏等等企业对于制造工人的需求巨大。招一个人给10000内推奖很常见。

理想汽车功率半导体基地启动建设 2024年投产/年产能240万

易车讯 8月24日,理想汽车功率半导体研发及生产基地在江苏苏州高新区正式启动建设,标志着理想汽车正式启动下一代高压电驱动技术的自主产业链布局。理想汽车功率半导体研发及生产基地是理想汽车自研核心部件的战略布局之一,主要专注于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车规功率模块的自主研发及生产,旨在打造汽车专用功率模块的自主设计和生产制造能力。

该生产基地由理想汽车与国内半导体领先企业湖南三安半导体共同出资组建的苏州斯科半导体公司打造,预计2022年内竣工后进入设备安装和调试阶段,2023年上半年启动样品试制,2024年正式投产后预计产能将逐步提升并最终达到240万只碳化硅半桥功率模块的年生产能力。

理想汽车致力于解决用户的里程焦虑和充电焦虑,将形成增程电动产品线和超快充纯电产品线“双轮驱动”的产品格局。为确保超快充纯电车型的产品力,该系列车型将搭载基于碳化硅功率模块的800V高压电驱动系统,充分发挥第三代半导体耐高压、耐高温的特性,实现功率密度和系统效率等性能的大幅提升。

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表示:“我们非常高兴能够和湖南三安半导体一起布局第三代半导体这一先进技术领域。基于独特的技术优势,第三代半导体未来有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快速渗透应用。自主研发和生产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车规功率模块,将有助于确立理想汽车的技术和产品领先优势,同时有效确保量产供应。’

8月15日,理想汽车公布了2022年Q2季度财报。理想汽车第二季度实现营收87.3亿元,交付28687辆理想ONE 。截至第二季度末,公司现金储备达536.5亿元。理想汽车持续为家庭用户加大研发投入、拓展服务网络布局。理想汽车旗下第二款车型理想L9将于8月底前启动用户交付。

根据易车App“全尺寸SUV”热度榜的数据显示,理想L9日均关注度2.39万,位列排行榜第5名。如需更多数据,请到易车App查看。

盐城是中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到2010年,将建成具有45万辆轿车、2万辆豪华客车年生产能力的“汽车城”

(1)用优质金属材料经机器冲压加工成汽车外壳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2)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反应,汽车车身外表经烤漆能隔绝氧气和水,可达到防止生锈的目的.

(3)乙醇是一种清洁燃料,燃烧时一般不生成有害气体,且能发酵制取了,是可再生能源;燃烧的条件是点燃,乙醇是由碳、氢、氧组成的,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为:C2H5OH+3O2

?点燃?
.
?
2CO2+3H2O.

故答案为:(1)物理;(2)隔绝氧气和水;(3)污染小或可再生;C2H5OH+3O2

?点燃?
.
?
2CO2+3H2O.